01.jpg

临床专家:基因编辑是人体实验 副作用不明 太不谨慎

钱江晚报 2018-11-27

  临床专家们是怎么看待世界首例艾滋病免疫基因编辑婴儿的?

  钱江晚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兼妇产科主任、生殖中心主任张松英教授。

  “在我们业内,今天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大家对这一技术应用于编辑人类胚胎整体持批评态度。”张松英说,她将“中国生殖生物学”微信群里的观点做了汇总:

  1)基因编辑技术在不能保证100%不出错(或者脱靶问题)之前,伦理上是不可以用于人的;

  2)对健康胚胎进行CCR5编辑是不理智的、不道德的,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

  3)CCR5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是重要的,基因编辑后续是否产生免疫功能异常或者其他器官功能异常并不可知;

  4)由于艾滋病毒的高变性,还有其它的受体可以结合,CCR5基因敲除,也无法完全阻断艾滋病毒感染;

  5)现在母婴阻断技术非常有效,高达98%以上,可以阻止新生儿不被艾滋感染;

  6)HIV感染的父亲,和健康的母亲,100%可以生个健康和可爱的孩子,根本无需进行CCR5编辑。

  “这不是动物实验,这是人体实验,在没有确保有效控制副作用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实验,不谨慎!”张松英说,在目前广泛运用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上,也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使得下一代宝宝拥有健康基因,但这并不是进行基因编辑,况且它是在技术成熟、国际认可且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进行的。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是获取夫妇的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结合成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吸取数个滋养外胚层细胞进行遗传学检测,选择合适的胚胎植入子宫腔内。”张松英说,该技术并没有对胚胎基因进行干预,而是针对特定遗传性状进行检测筛选出目前认为适宜妊娠的胚胎,因此在伦理角度和技术层面没有问题。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钱江晚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