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知名专家热议“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

光明日报 2018-09-19 作者:袁于飞 蔡琳

“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专题论坛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广大群众充分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理解支持创新文化,加深公众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中国科协主办的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光明网承办了“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专题论坛。该论坛18日在北京举行,邀请了以色列国家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伊兰·切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增强公众科学素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学交流、促进文化包容与提升文化自信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论坛上,伊兰·切特重点介绍了以色列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北美科技中心协会主席盖伊·拉拜、印度尼西亚科学院社区科学促进部门负责人尤纳藤两位专家分别介绍了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方面的经验及面临的挑战。

  “科学技术工作者应有包容性的人文情怀,广义的科学应该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不仅是要崇尚科学精神,还要有丰厚的人文功底。”王玉明表示。

  孙小淳认为,中国儒家文化对古代科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华文化中的“诗性”思维、“礼性”目的、“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对当代的科学思维也有一定启发性。

  “不同社会和文化传统中,都有科学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相互影响,科学的观念也会受到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段伟文说。

  该论坛由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主持。“中国老一辈科学家不仅有崇高的科学精神,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像双子星一样,闪耀着光辉,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陆先高表示,光明日报高度重视科技报道和科普报道,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为己任。过去几年,光明网承担的“军事科技前沿”“科技名家风采录”等科普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