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天赐19高产栽培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20-09-25

  天赐19是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用T483做母本、T746做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5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陕审玉2015019号),2016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定通过(宁审玉20160010)。陕西秦丰农业网络营销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销。

  1   特征特性1.1   农艺性状该品种田间表现幼苗长势较强,株型紧凑,气生根发达,叶色深绿;籽粒均匀,杂质少,商品性好。陕西省夏玉米地区生育期98 d,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2 d;春播生育期137 d,与对照先玉335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高260 cm,穗位高98 cm,全株叶片数19~20片。穗上6~7片叶,雄穗分枝3~5个,花药紫红色,颖壳绿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9.6 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半硬质,百粒重35.8 g,出籽率90.6%。丰产性好,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早熟、抗倒,活秆成熟。1.2   抗性鉴定2013—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穗粒腐病,中抗黑粉病、弯孢菌叶斑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2014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93 g/L,粗蛋白(干基)9.46%,粗淀粉(干基)75.04%,粗脂肪(干基)3.22%。1.3   品质分析2015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容重734 g/L,粗蛋白(干基)10.54%,粗淀粉(干基)75.68%,粗脂肪(干基)4.06%,赖氨酸0.34%。

  2   产量表现2012年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7组)11点试验,9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折合产量623.3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平均折合产量589.8 kg/667 m2增产5.7%,居12个参试品种第7位。2013年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8组)8点试验,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产量631.0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平均折合产量581.1 kg/667 m2增产8.6%,居14个参试品种第1位。2014年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 (2组)4点,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产量554.2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折合产量533.7 kg/667 m2增产5.6%。2013年在宁夏进行玉米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1 010.6 kg/667 m2,较对照先玉335增产4.6%,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宁夏玉米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1 089.4 kg/667 m2,较对照先玉335增产5.9%,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折合产量1 050.0 kg/667 m2,较对照先玉335增产5.3%。2015年宁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1 090.8 kg/667 m2,较对照先玉335增产3.1%。2015年旬邑县种子管理站春玉米示范平均折合产量972.5 kg/667 m2,居28个示范品种第3位。乾县种子管理站夏玉米展示平均折合产量713.6 kg/667 m2,居13个示范品种第2位。周至县种子管理站夏玉米新品种展示平均折合产量675.2 kg/667 m2,居16个示范品种第1位。2016年宝鸡市种子站春玉米展示平均折合产量866.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3.9%,居18个参试品种第1位。合阳县种子站新品种展示平均折合产量981.3 kg/667 m2,较对照增产4.6%,旬邑县马栏镇土地流转大户门建红种植4 hm2,平均折合产量达到了1 120.0 kg/667 m2。

  3   栽培技术要点3.1   适宜种植区域天赐19属于中晚熟杂交种,适宜于陕西夏玉米及同类地区,宁夏引黄灌区≥10 ℃有效积温2 800 ℃以上地区春玉米区域。3.2   适宜密度精细整地,精量播种。关中夏玉米区及同类地区密度应在4 000~4 500株/667 m2,春玉米区密度应在4 500~5 000株/667 m2。密度因地区、地力、栽培方式而不同。3.3   合理施肥施足底肥,重施农家肥,注重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按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分期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发挥最大增产潜力。适时浇好灌溉水。3.4   病虫害防治种子包衣或苗期喷施抗病毒类农药可有效防治矮花叶病、丝黑穗病,大喇叭口期心叶投颗粒剂防治玉米螟。3.5   适时收获当玉米籽粒成熟乳线消失或黑底层形成后,适时收获。编辑:韩风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 姚宏亮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