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y58886950_b.jpg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人民网 2016-09-17

  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说过,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这句话,在2016中国科幻季启动之后三天,就至少分别从两位大咖口中说了出来。

  第一位,是“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当时,圆桌对话的主持人问他,是否想过有一天飞入太空,在极端条件下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刘慈欣说,飞出地球的技术障碍已被克服,如今上不上太空,无非是钱的问题。

  第二位,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当时,他在向国际科幻高峰论坛的听众科普人工智能。

  张益肇说,人工智能会看图会聊天,会学习能理解,这是已经实现的技术,不是什么未来科技。

  以“科幻”的名义,各界专家在这个9月聚在了一起。他们聊了聊“未来”。他们不是预言家,只是告诉你——喏,未来有这么多种演变的可能性,你自己期待一下吧。

  人工智能:也许让地球生命进化迈上新台阶

  2016年,是“人工智能”这个词被提出的第六十个年头。它虽然已经聪明了不少,但相比人类,还是差了太远。“我们希望,未来机器人能做些比较繁琐的工作,而人,可以做些更为复杂的工作。”在科研人员张益肇的设想里,人类和人工智能将取长补短,互相合作,一切都能“很好很和谐”。

  但科幻作家要想得更多。刘慈欣干脆一口气列出了人与人工智能未来命运的四种走向。

  一是不痛不痒版。即囿于人类对脑科学的理解程度,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无法实现。二是并肩战斗版。这个版本和张益肇设想的类似,人类完美地控制和利用了人工智能,和它共同建设美好未来。三是黯然失败版。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智商对人类形成碾压,人类灭绝。

  “还有第四种可能性,也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可能性。”刘慈欣说的,就是“人机结合”。不过,人机结合,要跨越的技术障碍更多,不光是计算机领域要取得突破,生物学、脑科学的研究同样也要更加深入。“人机结合,是地球生命进化的最高阶段,但也是最难的一步。”

  虽然认可人机结合,但刘慈欣也承认,如果未来真有这种“人类改造计划”,他一定不会成为首批志愿者。

  因为,“人机结合”,除了要克服技术障碍,它还面临着文化、心理和传统习惯的障碍。比如,最初选择人机结合的人,是否能不受歧视地在社会上生存?当然,人机结合是去往宇宙开疆拓土的利器,改造后的人类能在环境更为恶劣的星球生存,这样,咱们也就不必费劲再去寻找第二个地球了。

  灭绝人类?足不出户,或者爱上虚拟人物

  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姬少亭愿意和大家开开脑洞,聊聊“阴暗”话题。比如,科幻小说中,人类最悲惨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科幻作家陈楸帆的回答激起了全场掌声——“我觉得小说里最悲惨的未来,就是刘慈欣老师写的《三体》中的未来。”

  或许,这个结局在刘慈欣看来还算不得“最悲惨”。因为,他给被二向箔摧毁的地球文明留下了两个活口,而且还是一男一女。

  “我信奉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无论命运多么悲惨,社会多么黑暗,人类沦为奴隶,沦为宠物,沦为食物,都比灭绝了好。”刘慈欣说。

  灭绝很悲惨,但当姬少亭要他想出一个灭绝人类的省事方式时,刘慈欣也没有犹豫:“我们正在毁灭呀。”人类有互联网,有智能手机,马上将拥有人工智能。他们可以越来越宅,足不出户。当每个人都呆在家里,地球环境将发生巨变,然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故事终结。

  陈楸帆也设想了一种“舒服”的灭绝方式,这和人工智能相关。微软推出的虚拟人物“小冰”,截至今年5月,已和多个国家数千万人类进行了超过200亿次对话,平均对话长度达到了23轮。这个年轻的虚拟“姑娘”,成为很多人寂寞时的调戏对象。“未来,人们只会爱上类似‘小冰’这种虚拟人物,懒得跟真人结婚生子。人类不再有后代,也就灭绝了。”

  光明未来?要不断飞翔,不断学习

  科幻作家要设想出各种可能性,他们可以面不变色心不跳地谈论“人类灭绝”,也会温柔积极地给出一个设想中的光明前景。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一个愿意想象未来的人,是能领导健康生活的人,是能传递正能量的人。“人性最完美的体现,就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彭凯平对未来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个时代有几大科技会改变人类物种,让人做出“神和上帝都不能做出的事情”。一是纳米技术,二是互联网技术,三是生命技术,第四个,就是他的专业——心理技术。

  “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心理学,让人类更加智慧、善良和光明。”彭凯平说。

  他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而刘慈欣拿起话筒,慢悠悠说了句:“可是,光明的未来是很乏味的。”全场响起笑声。

  确实,身处光明未来中的人,日子会过得寡淡。世界上的两大悲剧,一个是“我想得到的得不到”,另一个,是“我想得到的得到了”。随着技术发展,贫穷问题、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创造出那样一个光明的未来,人类将面临心理上的死亡。”刘慈欣说。

  所以,如何在没有问题的未来,让人类之心依然葆有活力?刘慈欣认为,真正光明的未来,是人类永远不断向外开拓的未来。就算艰难,也要不断地去拓宽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地在宇宙中向前行进。

  科幻巨著《天渊》中有一句经典:“飞得高,飞得低,学习再学习,多少大秘密(So high,so low,so many things to know.)。”刘慈欣说,也正如《天渊》中所写,人类要不断地向高处飞,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而这种飞翔、学习和挑战,应该是永恒的。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