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运输机并不是预警机的最佳载体?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9-07-11 作者:崔永杰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崔永杰

  策划:赵清建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网友提问:为什么运输机并不是预警机的最佳载体?

  军用运输机为了适用性,多采用大横截面,短粗机身的设计,从而导致机身比较短粗。预警机普遍在机背加装雷达天线,不仅制造出机尾乱流,影响飞机气动,同时对飞机重心变动也造成不利影响。相比较下机身较为细长的民航客机,气动面积更大,在这方面更有利。

  

  (图片来自网络)

  而军用运输机,因对起降场地要求较高,对快速装卸货物有要求,所以一般都会针对这些特定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如T型尾翼及尾部大开门,上单翼及翼吊式发动机布局等等。这些对预警机来说就毫无必要,徒然增加使用成本。反观民用客机,其大尺寸增压座舱,长续航时间,低廉的使用及维修成本,都是预警机最需要的性能。自然成为了预警机的最佳载体。

  从实际使用上就可以看到这个现象,欧美大部分的预警机平台都是从民用运输机改进而来。世界上目前性能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美国E-3预警机是在军民两用平台波音707上改进而来,自波音737民用客机发展而来的E-7已经装备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空军,自波音767平台发展的E767已经装备日本防空自卫队。反而,前苏联的预警机则利用的是伊尔-76运输机平台改装,这和前苏联民用客机发展水平较差不无关系。

  不过,随着电子设备的体积重量迅速减小,数据链性能越发强大,预警机的工作模式也面临变更。对载机的体积和续航时间都有减小趋势,而无人平台的崛起也对预警机构成挑战。未来的预警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崔永杰:海洋军事科普专家,就职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4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内外海军舰艇,潜艇与作战飞机的高精度数字模型仿真与隐身性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雷达和导弹等装备对目标的识别,跟踪与锁定,舰船与飞机等航行器的隐身性优化设计等领域。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