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也会致癌?别急着下结论科普中国 2016-06-22 |
食用油是我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食物,特别是植物油,在饮食中的出镜率尤其高。
但是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发布那篇命名为《专家称植物油做饭会产生有毒致癌物》的报道,着实引起了大众不小的恐慌。连植物油都不能吃了?别着急,事情没有这么夸张。
报道原委是怎么回事
首先,《每日电讯报》在健康资讯领域算不上特别靠谱,文中的一些地方也有夸大误导之嫌。报道援引的专家是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生物分析化学和化学病理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他发现,比起橄榄油、椰子油和黄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在高温下长时间烹调下会产生大量的醛类物质。
就是报道中所说的致癌毒物。醛类物质的确有潜在的毒性,与心脏病、癌症、痴呆等疾病都存在相关性。
那所谓的“高温”和“长时间”具体说来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验所用的温度是180℃,大约是我们所说的五六成热。大多数食用油的烟点都在180℃以上,所以高温的条件并不难达到。而长时间指的是30分钟及 以上。在180℃的油温下,烹饪10分钟,植物油产生醛类物质的量还略低于橄榄油,但烹饪时间一达到30分钟,黄油、橄榄油、猪油产生的醛类物质就要少很 多,其中椰子油最少,常规植物油则直线上升。
因此,这位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少吃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多吃椰子油。
吃椰子油更有益吗
那我们到底要不要就此改用椰子油呢?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不要忘了产生大量醛类物质的两个限定条件:高温、长时间。要控制烹调温度,可以改用电烤 箱、空气炸锅等厨房电器,而要控制烹饪时间就更容易了——烹饪时间过长本来就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而且也很少有人炒菜会炒上30分钟吧。
除此之外,椰子油也有自己的软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
责任编辑:优优
上一篇:多吃核桃补脑?假的!
下一篇:酒量到底能不能练出来




最新文章
-
我国将发射全球首颗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卫星
科技日报 2021-03-03
-
神秘“突变基因”可能揭晓现代人类幸存谜题
新浪科技 2021-03-03
-
全球1/5的人听力受损!保护耳朵,可以这样做
央视新闻 2021-03-03
-
人类基因组新数据集反映25个人种间遗传差异
科技日报 2021-03-03
-
天空最亮小行星5日“冲日” 公众可观测
新华网 2021-03-03
-
未来的大西洋飓风季可能提前两周开始
cnBeta.COM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