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穷养儿子富养女”?

人民网-科普中国 2017-06-08

  

  “穷养儿子富养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理性,“穷养”与“富养”的话题又被再度提起。那么,孩子到底是该穷养还是富养呢?

  关于穷养还是富养的问题,《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一份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穷养”和“富养”是指物质上的“艰苦”和精神上的“丰富”。这从侧面表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点已从单纯的物质满足过渡到了素质培养。更多的家长选择全力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同时杜绝孩子花钱无度,避免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不过,一些家长完全不给孩子零花钱,这也可能会导致孩子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华龙网曾报道,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平时奶奶管得比较严,从来不给零花钱,也从来不给他买玩具,竟偷偷从家里拿了90多元钱买了一个玩具。这种过分“穷养”的反面例子同样值得家长们深思。

  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呢?

  国内著名儿童教育学者王人平认为,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让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长江网也持有相似的观点,认为在物质方面,家长应遵行两个原则:一是量力而行,二是讲原则。量力而行,即对子女金钱物质上的满足须在家庭经济条件的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但凡事讲原则,不一味克制金钱补给。

  此外,《生命时报》建议,在教育孩子时,首先应理性引导孩子,让他们认识到坐享其成是一种耻辱,并主动抵制这种行为;其次要尊重性地“穷养”,比如孩子闹着要买玩具时,家长不要随口呵斥或拖走,而要耐心引导;另外,适当让孩子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借此引导他们学会收敛欲望;最后,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教会他们获取快乐,也是值得家长仔细研究的教育方式。(林梦雅)

  本文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访问学者刘杰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网-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