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菊酯环境暴露

2015-02-28

  人群主要是通过室内虫害控制暴露于胺菊酯。胺菊酯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其气溶胶和经口吸收到体内。

  暴露途径

  胺菊酯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其气溶胶和经口吸收到体内。

  

  体内和体外效应

  皮肤接触:发红、灼烧感。入眼:发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产生严重皮肤刺激症状。

  毒性阈值

  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胺菊酯属低毒杀虫剂。

  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雄性为1920mg/kg,雌性为2000mg/kg。

  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在试验条件下,未见致突变、致癌作用和繁殖影响。以2000mg/kg胺菊酯喂饲大鼠6个月无影响。

  人体效应

  对鱼有毒,鲤鱼TLm(48h)为0.18mg/kg。蓝鳃太阳鱼和虹鳟鱼的96hLC50分别为0.019和0.021mg/L,48h的LC50为0.21mg/L。0.5mg/L对水蚤无影响。

  尽管胺菊酯已经使用多年,有关对人体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的报道甚少。半封闭式皮肤接触试验中,200个志愿者(15~80岁男性和女性)的皮肤贴敷含有1.0%的胺菊酯水性乳剂的棉纱布4d。2周后,用同样方法在处理一次。皮肤病学的检查发现胺菊酯既未引起皮肤炎症,也没发生过敏。

  诊断和治疗

  诊断

  诊断标准

  胺菊酯属神经毒剂,接触部位皮肤感到刺痛,但无红斑,尤其在口、鼻周围。很少引起全身性中毒。接触量大时也会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双手颤抖,重者抽搐或惊厥、昏迷、休克。可引发皮炎及心血管疾病等副反应。[1]

  胺菊酯是一种菊酯类杀虫剂,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属低毒化合物,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短期大量接触导致的急性中毒可以根据GBZ43—2002《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职业性急性胺菊酯中毒是由于短期内密切接触较大量的胺菊酯杀虫剂所致的以神经系统兴奋性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诊断原则

  根据短期内密切接触较大量胺菊酯的职业史,出现以神经系统兴奋性异常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

  尿胺菊酯原形或其代谢物可作为接触指标。

  诊断及分级标准

  (1)观察对象:接触后出现面部异常感觉(烧灼感、针刺感或紧麻感),皮肤、黏膜刺激症状或接触性皮炎,而无明显全身症状者。

  (2)急性轻度中毒: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及恶心,并有精神委靡、呕吐、口腔分泌物增多或肌束震颤者。

  (3)急性重度中毒: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具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a.阵发性抽搐;b.意识障碍;c.肺水肿。[1]

  治疗原则 

  (1)立即离开现场,并清理被污染部位。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马上就医。

  ③呼吸道吸入: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马上就医。

  ④消化道摄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并马上就医。

  (2)观察对象应立即脱离接触,严密观察,必要时可给予对症治疗。

  (3)急性中毒以对症治疗为主,重度中毒者应加强支持疗法。

  人体健康危害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设备机械化和管道化、密闭化、自动化;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及时检修设备,严格操作规程,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2)在运输、销售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规定。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时包装所用的麻袋、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的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3)生产工人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使用人员使用农药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洗澡清洁皮肤。要妥善保管农药,做好废弃农药、容器的安全处理,避免儿童接触。

  人体防护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戴乳胶手套。

  健康监测

  生产车间要定期检测、评价车间空气中胺菊酯浓度,使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对生产工人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一旦发现早期损害须及时脱离和治疗,有效防范职业性中毒。

  泄漏应急处理

  在装运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漏、散落,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有破损的农药货物要及时修补或重新包装,如一时不能解决,应将其转移到离开住宅区、水源的安全地方存放。散落在车、船厢上或地面上的农药应及时清除,废渣土应埋在远离住宅区和水源的地方。操作人员要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运送农药的驾驶员、押运员的服装或皮肤如被污染,应及时洗净。

  灭火方法

  胺菊酯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其燃烧后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若发生火灾现场存放此类农药,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穿防护服,在安全距离以外的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参考资料

  1. 环境保护部 .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化学——第二分册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铅污染源

下一篇:对硫磷污染源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