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鸟类为什么没有牙齿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7-06-30

  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不依靠牙齿,单单凭借着吞咽的动作把食物咽下去,就已经很困难了。但是对于鸟儿来说,他们没有牙齿做辅助,所以只能依靠吞咽。

  那么,为什么鸟儿没有牙齿呢?

  

  大鸟给幼鸟喂食

  鸟儿的牙齿到哪儿去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鸟类的吃食物时,你会发现,大多数的鸟类都是依靠坚硬的嘴巴把食物咬住,然后吞咽下去的,食物进口的时候什么形状,到了肠胃里依旧是什么样子。它们只能依靠胃液把食物慢慢消化掉,而不能像人类一样可以依靠牙齿的力量嚼碎了,再进行消化吸收。鸟类为什么不咀嚼食物?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就会明白,原来鸟类的嘴里根本没有牙齿。

  鸟类既然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而爬行动物普遍具有牙齿,鸟类为什么没有牙齿呢?化石资料告诉我们,其实,鸟儿的祖先在1.16亿年前是长着牙齿的,而且还非常锋利,能够和恐龙相媲美。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牙齿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具有锋利牙齿的爬行动物的嘴也演变成了轻便无齿的鸟类的喙。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演变,或者说这种演变对于鸟类来说有什么好处?

  首先,没有牙齿也就不需要强大的颌,以及相应的肌肉,这有助于减轻鸟类头部的重量,利于鸟类的飞行。其次,为了满足需要,它们就要不断地寻找食物,尽快加以吞食和消化,相应地,鸟类进化出了一套特殊的消化系统,被吞下的食物首先贮藏在发达的嗉囊中,经软化磨碎后,再由消化系统的其他部分陆续加以消化和吸收,而且它磨碎食物的效率要比牙齿咀嚼高很多,牙齿也就用不上了。

  

  鸡在找小石子吃

  鸡为什么要吃小石子?

  鸡喜欢在地上东觅西啄,除了啄食可吃的食物之外,还常常拣沙粒或小石子吃。是鸡太饿了,还是不小心错把石子当食物了?似乎都不是,因为鸡吃饱之后,还是要寻找沙粒和小石子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鸡是没有牙齿的。鸡的胃就像一只厚厚的皮袋子,叫肌胃,它们把米粒、麦子和谷类整个吞下去,吃下这么硬的东西,嘴里又没有牙齿咀嚼,口腔和胃又不能像人一样分泌唾液来消化食物,所以,鸡只有靠吃小石子、砂、碎玻璃等挤呀、磨呀忙个不停,胃就动了起来,小石子等也跟着翻动,把食物磨碎,这样就容易消化了。

  不只是鸡,很多鸟类都有这个“嗜好”。它们的胃包括紧密相连的两部分:前胃和后胃。前胃较柔软,充满腺体,胃液就是在这儿分泌出来的。后胃壁较厚,附着许多肌肉,表面还有坚硬耐磨的角质层,这层东西在鸡胃里,就是我们熟悉的鸡肫内的一层“鸡内金”。后胃是包含石子磨碎食物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砂囊。那些肉食性的鸟类,它们更多地依靠腺体和细菌来分解、消化食物。而那些吃水果的鸟类,没有明显的胃,只有一条直直的消化管道,消化和吸收在食物通过管道的过程中就直接完成了。尤其是那些像鸡一样吃种子等坚硬食物的鸟类。它们先把食物储存在位于喉部的一个叫嗉囊的地方,然后慢慢输送到胃里,依靠小石子将其磨碎,再进一步消化吸收。

  

  啄木鸟

  鸟类的嘴为什么多种多样?

  如果你喜欢鸟,你会发现鸟的嘴多种多样。如鸡的嘴短小精致,鸭的嘴扁而平,老鹰的嘴弯曲带钩,啄木鸟的嘴像一把尖锥,白鹭的嘴像一把长矛,蜂鸟的嘴酷似一条细管,火烈鸟的嘴下弯,反嘴鹬的嘴上翘,巨嘴鸟的嘴比头还大,犀鸟的大嘴上面还顶着一个盔……为什么鸟的嘴会有这么多种形态?

  原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随着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承担飞行功能的翅膀,鸟类的嘴要做更多的事情,因而也有了更多的功能,如取食、打斗、筑巢、理羽等。尤其是鸟类多样的取食行为,是鸟类嘴形异化的主要原因。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鸟类的食性也发生了分化。作为取食工具,鸟类的嘴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如鸡短小有力的嘴方便啄食地上的种子;鸭子扁平的嘴适于在水中滤食水草;老鹰带钩的嘴利于撕开猎物;啄木鸟尖锥一样的嘴可以凿开树皮,寻找躲在里边的虫子;白鹭长矛似的嘴能够戳鱼,蜂鸟用细管般的嘴吸食花蜜……吃什么样的东西长什么样的嘴,火烈鸟、反嘴鹬、巨嘴鸟和犀鸟等奇形怪状的嘴也是它们适应各自栖息环境和取食行为的结果。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