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最长的动物到底是什么?

科普中国融合创作 2017-01-13

  提及世界上最长的动物,我们大都会想到长颈鹿或者蛇,再拓展一下自己的思维,我们还可能想到海洋里的蓝鲸,但它们都不是世界上最长的动物。

  对于我们人类自己来说,我们或高或矮,但不会说自己有多长。在提到陆地上最长的动物时,我们往往会想到蛇。 2016年 4月份,有报道称马来西亚槟城的建筑工人在修筑机动车道时发现了一条长约 8米的网纹蟒蛇 (英文名: Python reticulatus)。但这一长度在官方记录中被缩减为 7.5米。但是这条蛇在被捕之后不久就死了,事实上研究人员也无从得知其最终能长到多长。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现有最长的网纹蟒蛇名为“美杜莎” (Medusa)。该蟒蛇圈养在美国堪萨斯城,其长度为 7.67米。当然,曾经有人宣称发现过比它长一倍的蟒蛇。印度尼西亚一条名为“香花”的网纹蟒据称有 14.5米长,但测量结果显示,它的长度还不到 7米。

  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大部分对于蟒蛇长度和重量的描述都过于夸张。由于网纹蟒蛇被捕捉后常常被剥皮,因此在过去两年中,研究人员检查了大约 8000条市场上的网纹蟒蛇皮,其中只有两条超过了 7米——而且仅仅超出一点。市场上的交易者也表示这种蛇不会再大了。

  研究人员认为, 8米很可能是这一物种的最大体长。当然,有可能存在一两个更大的个体。他们推测,发现于上个世纪早期的苏拉威西岛、创下 10米记录的蟒蛇标本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他们无法鉴别历史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在蛇类家族中,体长超过网纹蟒蛇的还有紫晶蟒蛇、非洲岩蟒,以及可能是最为人熟知的森蚺 (Eunectes murinus)。森蚺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当人类探险家首次踏上这片土地,关于这种巨蛇的传说便随之流传开来。森蚺栖息地偏僻,生活习性隐秘,因此其也成为探险小说中理想的角色,但也正因为其隐居习性,人们很难获得它们的标本从而进行准确测量。

  在理想的环境下,没有人类的打扰,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这种蛇能达到惊人的长度。有科学家认为,相比于其他莫须有的物种长度,森蚺可能是唯一一个确切体长记录接近 8米的物种。

  事实上,对于陆地上的森蚺来说, 8米已经相当之长。在陆地上,动物最长也仅限于此。但我们要知道,地球的 70%表面都被海洋覆盖,那里才是巨型生物真正的生长乐园。

  蓝鲸 (Balaenoptera musculus)作为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生物,其在长度上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刚出生的蓝鲸体长就超过了成年的网纹蟒蛇。目前曾在南半球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蓝鲸,据估测,蓝鲸的南极亚种体长往往超过 30米。

  关于蓝鲸的最大体长记录是 33.58米,其来自于一头雌性蓝鲸,在南大西洋被捕鲸者捕获。然而,在全球范围内,鲸类往往遭过度捕杀,人们能够亲眼所见这些庞然大物的几率很小。目前,科学家正通过鲸歌追踪种群数量,并深入研究蓝鲸在捕鲸禁令实施之后的数量恢复状况。

  不要以为蓝鲸在长度上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在海洋中其体长记录还面临着长触手生物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母——狮鬃水母 (Cyanea capillata),以其外观色彩和鬃毛状触手而得名。狮鬃水母通常分布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但也有相当多的同类生长在北半球的冰冷海水中。

  狮鬃水母的钟状体大约能够长到直径 2米,而传说中其触手更能达到 60米长。但是我们很难在海水中确切测量出一只移动水母的触手长度,因此,对于科学家来说,其真实体长尚不得知。此前在社交媒体上有一张潜水者游过狮鬃水母的著名图片。但需要我们清楚的是那幅图片经过了修改,夸大了狮鬃水母的巨大体型。

  据报道在 19世纪 60年代,一只狮鬃水母被冲上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海滩,其触手长度为 36.5米,这是有确切记录的最长狮鬃水母。 2015年在一篇对海洋巨型生物的描述中,美国科学家认为狮鬃水母的触手过于脆弱,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永远都无从得知它们到底能长到多长。

  如果说狮鬃水母是因为触手太过纤细而无法测量的话,那么一种叫做巨纵沟纽虫 (Lineus longissimus)的蠕虫也同样如此。这种蠕虫生活在英国西海岸岩石水坑之中,在被抓起来时会分泌出大量气味难闻的黏液。

  1864 年,人们在英国圣安德鲁斯的海滩上发现一只巨纵沟纽虫,其长度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经过测量发现它的长度甚至达到了 55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官方记录中世界上最长的动物。

  同样,科学家也无法确定这一记录的真实性。有科学家认为这只柔软的蠕虫可能为了创造纪录而被人为拉长了。科学界公认巨纵沟纽虫的平均长度为 5到 10米,但它们在受到威胁时往往会自动收缩,从而将身体长度缩短。这样来说,如果某天我们偶然在海边遇见一只蜷曲起来的蠕虫,把它展开来看,就有可能刚好是世界上最长的动物了。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融合创作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