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太阳:2017的视觉节日

科普中国网 2017-05-11

  大家好!我是黑龙江省天文学会的刘老师。我记得哈尔滨的《生活报》上登过一个消息,记者们在中小学做过抽样调查,问卷中有一句话:你最喜欢哪门科学?结果三分之一的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天文!这说明天文科普活动对人的影响力很大!

  没错,天文学的美妙总是引人入胜,讲也讲不完。现在是2017年,就在今年,太阳、月亮和地球又要相互配合,形成一条天地间的风景线,如果有人幸运地赶上了,那肯定要大饱眼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黑太阳:2017的视觉节日”。

  如果是在大白天,本来太阳还挺亮,可是慢慢地,太阳自己暗下去了,甚至突然完全变黑了,这肯定令人非常惊讶,难道太阳“变脸”了?“消失”了?当然没有,这个现象其实就叫“日全食”,它是由于太阳——月亮——地球排成一条直线形成的。你看,此时太阳照在月亮上,月亮身后有一条影子,当影子落在地球上,你想,正好在影子区域里的人还能看到正常的太阳吗?肯定不能,此刻在他(她)眼里,天上的太阳变成了“黑太阳”,因为月亮正好把太阳给挡住了。

  哎呀,咱们懂科学的人是这样说,可有些人不这样想,他们管这个叫做“天狗吃太阳”!那这条狗又是谁家的?传说是“杨二郎家的”,杨二郎和孙悟空在《西游记》里大战几百回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其实呢,黑太阳(日全食)跟狗没有一点关系。

  话又说回来,古代的人们对日全食充满困惑和敬畏,那是可以理解的。不光是埃及人这样,咱们中国的祖先在两三千年以前,在甲骨文里,就郑重地记载了天文现象,尤其是对日食(当时又叫日蚀)很关注。后来在“二十四史”里又有许多记载。可是你仔细看,古人把日食(日蚀)看成很不吉利的事情,是国家将要灭亡,国君就要死去的预兆。

  为了还原古往今来对日食的认识过程,探求人类从崇拜迷信到走向科学的历史,我们就讲几段故事,第一个是:

  1.        因为日食,掉了脑袋的官员;

  中国古代有个文献很重要,叫做《书经》,中央电视台介绍过,里面提到一件事。说夏朝的时候,第四位君王仲康执政的时代,这年的金秋季节,麦浪滚滚,晴空万里,农民们正在田里收获一年的劳动果实,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原本高悬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地把太阳吞吃掉——这是“天狗吃太阳”了!百姓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天象,个个惊恐万状,急忙聚集起来敲锣打鼓,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天狗吓走。

  对这一天象最为恐惧的还是朝廷和天子,因为“天狗吃太阳”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发生,可能会危及帝王的生命。本来朝廷已经形成一套“救日”仪式,每当发生“天狗吃太阳”时,监视天象的天文官羲和要在第一时间观测到,然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上报朝廷,随后天子马上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向上天贡献钱币以把太阳重新召回。可这次,时间过去了好久,大家眼看着太阳一点点消失,无尽的黑夜就要笼罩大地了,却偏偏不见羲和的身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救日”时间。这时殿内殿外一片忙乱,宫中乐官急急忙忙敲响了救日的鼓声,主管钱币的官员匆匆地赶往钱库去取钱,其他官员也慌慌张张跑来跑去安排仪式,这时天色越来越暗,突然,天地一下子陷入黑夜,几步之内难辨人影,太阳被天狗彻底吞吃了。仲康大帝率众官跪倒在地,一遍遍地乞求上天宽恕,这一瞬间,人人心中都十分恐惧,心想因为没有及时救护,太阳可能永远不出来了,大夏王朝的末日快要到了。

  好在过了一会儿, “天狗吃太阳”终于结束,仲康大帝这时才发现,天文官羲和到现在也没露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身负重任的羲和居然不见人影,仲康大帝十分恼火,立刻派人去寻找。原来,这位重任在肩的天文官居然在呼呼大睡,一问羲和的下属,才知道羲和昨天喝了一夜的酒,此刻仍然烂醉如泥。仲康大帝顿时大怒,立刻下令将羲和推出斩首。

  现在根据科学家考证,《书经》里记载的这次日全食现象,应当是发生在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四千多年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纪录。这是中华灿烂文明的一个例证。

  2. 因为日食,写检讨书的皇帝;

  一个皇帝,不是花天酒地,而是能写检讨书告诫自己,这可不容易!皇帝又称天子,他写“圣旨”的时候,开头总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你一听就知道,皇帝是按老天爷的旨意行事,所以是天子。那么天子怕什么,当然就是害怕天。汉朝的时候(公元前178年),有个汉文帝,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也是一位特别害怕日全食的天子。他留下一个记载: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诏曰: “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 ? ? ? ? ? ?”。 其实意思就是,天上出现日食,是老天爷警告皇帝,要检讨自己,一定有事做错了。那怎么办?就让大家多提意见吧,这就叫“求言诏”。汉朝一共有四百多年,其中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的时候最好,史称“文景之治”,这说明他们都是难得的好皇帝,有自知之明,能勤政爱民。

  到了近代的清朝,当时中国人还是对日食很恐惧,下跪磕头,望天祈祷,说明科学知识还很贫乏,迷信仍然占上风。所以国家落后,后来输给八国联军!其实看看这张图。道理多简单,不就是月亮在中间,把太阳挡住了吗?从开始到结束,日全食分为五个阶段,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整个过程要两三个小时,其中“食甚”就持续几分钟,也就是我们说的“黑太阳”。再看日食种类,全遮住叫“全食”,遮一部分叫“偏食”,遮住中间,边上露出一圈,叫“环食”。接下来,我们讲一个两百多年前,英国有个人看日食的事。

  3. 因为日食,改行转业的商人;

  贝利先生是一位英国绅士,也是一位爱天文、爱思考的人。可他原本的职业是股票经纪人,但他还是改行了,后半生主要钻研天文,当过多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他在1835年赶上一次日全食,留下一个记录——“贝利珠”现象。同学们想想,出现黑太阳的时候,这个像“串珠”一样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有谁知道?其实道理简单,月球表面不是平滑的,而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山峰之间有峡谷,“串珠”或者叫“贝利珠”就是阳光从峡谷中透过来形成的。这个细节不易察觉,也不容易拍摄下来,但还是被有心人注意到了,并找到了答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接着讲一位美国人看日食的事,这个人更厉害。

  4. 因为日食,浪迹天涯的先生;

  这位先生用的设备不错呀,外号也响亮——“日食先生”,哪有日食,他就去哪,一次不落,古有“夸父追日”,今有“日食先生”。他专搞天文摄影。他把优秀作品都放在这个网站里,大家可以记一记,欣赏一下。你看看人家2008年拍下来的“贝利珠”,多棒,真是高手啊!他还注意到了“钻石环”现象,这是月球在完全要遮住太阳的时候,或者遮住之后刚闪开的一瞬间,出现一个不大的光团。看看这个,多漂亮,太像“钻石环”了吧。除此之外,还有日冕,就像太阳周围戴了个“帽子”。这个实际是太阳周围的大气层,只有日全食的时候才能看清。后来发现,日冕的形状与太阳活动的强弱有关。更惊人地发现是,日冕里还有羽毛状结构,原来,太阳有磁场,日冕里的物质按照磁力线分布,于是成了这个样子。

  除此之外,利用黑太阳,还可见到太阳边缘的“火苗”,叫做“日珥”,这一个太阳的“大耳朵”里,就能装下几百个地球,多壮观呀。1919年的时候,科学家拍摄到一个形态怪异的日珥,有人形容像怪兽,后来起名叫“食蚁兽日珥”,你们看像不像?实际上太阳是不老实的,它活动强的时候,喷发出的高能粒子形成“太阳风”,刮过来后,受地球磁场作用,在南北极产生一种美丽的景观,这可不是云、不是雾,而是“极光”。可见,利用日食,能更好地研究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

  同学们年龄小,还不知道咱们黑龙江二十年前发生过日全食,当年,我们天文学会老师曾经拍下了“钻石环”和日冕照片,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5. 为了日食,喧闹一时的小城;

  在1997年春节之后,在中俄边境、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可以见到一次日全食。那次的观测规模之大,出乎想象,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天文爱好者,把个平时人迹罕至的北疆小镇挤得比过年还热闹,由于人数大大超出小镇的接待能力,很多人只能宿营在火车和汽车上。当时那里还是冬天,白天气温零下25℃左右,夜里能到零下40℃,滴水成冰,尽管如此,观测者们没有一个后悔的,没有一个不兴奋异常的,都把亲眼看到日全食,当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

  这是当时拍到的“钻石环”和日冕,哎呀,效果不是很理想吧,跟“日食先生”的作品比一比,差了一截,人家要是满分,咱们也就刚及格。关键是,摁快门要有经验,时机只有几秒钟啊!早一秒,慢半拍都不行。当然,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当时的天气,要是阴天,啥都白扯。可也有人不服气,赶上阴天,本来看不成,却玩了个“绝活”!

  6. 为了日食,坐上飞机的乘客;

  2009年7月22日,在我们中国,沿着长江这条线,正好位于全食带,能看见一次百年难遇的“黑太阳”——日全食,有将近上亿人期盼着,可是当天在这条长长的区域,却是乌云滚滚,天气阴沉(看云图实况),太阳看不见,小雨滴答下,真是急死人。还别说,有人提前看了天气预报,急中生智,利用坐飞机的机会,跑到云上,看到了日全食(有视频)。哎呀,还是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7. 为了日食,五花八门的工具;

  不管你是在飞机上,还是在陆地,只要看日食,都别忘了保护眼睛。怎么样?看看这位小朋友,挺像那么回儿事吧!这不是墨镜,是专门用滤光片做的“日食观测眼镜”。再看这个,挺讲究吧,连自己带的宠物都给带上保护镜了。这个老太太也不糊涂,照相机上也得戴个眼镜。这位先生是在录像,他也不傻,镜头前不但扣上墨镜,还在墨镜上贴了点东西,实际就是这玩意,认出来了吧,就是曝光之后的胶卷,可能每个人家里都有点,不过呢,自打数码相机流行之后,这东西快要绝迹了。这位老太太倒是会省钱,她才不花钱买滤光片眼镜呢,人家把看病时照的X光片找出来,也能对付一阵儿,不过老用手举着也累呀,所以你再看这位,脑子够灵活的,一点不累,挺逗!这娘俩居然把这家把什都用上了,这可是专业的电焊帽呀!哎呀,后面这俩人有点饥不择食了,可能手边上没有别的,一着急拿酒瓶子试试吧。可是你想想,那效果能好吗?瓶子底儿也不是干这个的呀。这老爷子脑袋都要扎到垃圾桶里去了,太夸张了吧,其实还是这个小年轻的聪明,人家废物利用,拿两个“椰奶罐”改成镜筒,再拿滤光片挡在前面,这样看效果会不错。当然,看日食还有两个好方法值得介绍一下。这位女士一手拿普通的小望远镜,另一手拿张白纸。发生日食的时候,你不用眼睛盯着太阳,让阳光通过望远镜照在纸上,这叫“小望远镜成像法”。另外一个更简单,两张白纸就搞定。你在前面那张纸上用针扎一个小孔,让阳光穿过来,你再调整两张纸之间的距离,会看到太阳的影像落在另一张纸上,这叫“小孔成像法”,大家平时可做一做练习。当然,最后这个可能是最佳的方法,但需要有专业设备。

  说了半天了,那到底今年啥时候有日全食——黑太阳呢?

  8. 为了日食,今年暑假的期待。

  暑假可是好时机呀!然而,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能看到,大家认出这是哪里了吧?这个国家有50个州,这就是美国呀。你瞧,今年的全食带正好在8月21日那天横穿美国,只有在这条带子里的人们才能看到黑太阳。据说这一带的旅馆早都订满了,因为全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太多了,很多人都是天文爱好者,包括咱们中国,很多城市都要发团,组织赴美观看日全食,大家上网查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有谁真去了,幸运的话,“黑太阳”、“贝利珠”、“钻石环”、“日冕”可能都看见,那多过瘾呀。那么,没到现场的人,通过电视和网络,肯定也能看到实况。以前有人在海边还照过这样的像,天上的黑太阳闪出一点光亮,下面是茫茫大海,挺让人留念呀。

  我们看看未来几年中将要发生日全食的地区 ,2017之后,2019年有一次,是在南美洲能看见;2020年有一次,还是在南美洲;2024年还有一次,结果又轮到美国了。哎呀,有人该急了,那我们中国啥时候再赶上啊?

  现在告诉你,下一次在中国境内可见日全食的时间:

  2034年4月20日西藏、青海西部可见;

  2035年9月2日北京、天津地区可见。

  别着急了,慢慢等吧;着急的。就组团出国吧。

  小结一下,观看日食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日全食发生时的有趣现象(看屏幕)等等。当然还有“观测日全食的意义”。

  总之,每一次天象奇观,都极大地满足了人的好奇心,让人不禁想起大约两百年前,一位德国哲学家说过的话:

  “动物只为生命所必需的光线所激动,人却为更遥远的星辰的无关紧要的光线所激动。只有人,才有纯粹的、理智的、大公无私的快乐和热情;只有人才过理论上的视觉节日。”

  今天,我们这堂课讲的“黑太阳”,就是“视觉的节日”,值得期待。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大家关注“科普中国”网站。谢谢大家。

黑龙江省科协推荐、专题科普课件

助力“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

    附件:黑太阳:2017的视觉节日-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讲座课件

    作者简介: 

    刘川浩,1963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黑龙江省天文学会秘书长、黑龙江省宇航学会发起人。资深科普专家。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曾任职于空军第一飞行学院,空军中校。自2002年转业后,长期专职从事天文航天科普工作,曾合著出版《天文奇象》、《天外探秘》等书籍。为各种报刊撰写天文与航天科普文章近200篇。在黑龙江及深圳等地区为大、中、小学举办讲座500余场,听众近10万人次。连续十二年每周双休日在黑龙江省天文学会天文馆主持科普讲座。2014年被选为“北京天文馆大会·基层科普工作”发言代表。曾接受CCTV采访(下图为2014.10.8资料)。

    2017年,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已与黑龙江省科协密切协作,正在启动“以流动太空馆为抓手,探索科普中国落地黑龙江新模式”的方案。

    为助力“科普中国”这项行动,已编制多个相应科普课件,期待在科学传播中,发挥学科特色,完成精准推送的使命。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