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ian.jpg

吞食日月的“怪兽”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6-09-22

  拥有一定天文常识的人都知道,当天空中出现残缺的太阳或月亮时,就表示发生了日食或月食。古代人们常将日食、月食赋予宗教及神话色彩,比如印度的某些古老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而中国也有“天狗食日”的说法。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天文学解释,都反映出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强烈关注和求知心理。


  日食

  月食比日食更罕见

  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对于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当月球正好运行到太阳的前方时,就会将太阳的光线遮挡一部分或者全部遮挡,这样就发生了日食。在全世界范围内,日食每年发生的次数约为2~5次。1935年,一共发生了5次日食,而下一次“一年5次日食”的情况要等到2206年才能出现。

  相比于日食,月食发生的频率明显要低得多,平均每年会发生2次,有时候甚至一次也不会发生。既然日食发生的次数那么多,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日食更罕见呢?这是因为发生日食的时候,月球的阴影覆盖的区域十分狭小,特别是日全食和日环食的范围更加有限,所以人们看到的机会很少。如果是地球上的某一个点,可能要三四百年才能够看到一次日环食或日全食。而月食发生的次数虽然不多,可是只要能够看到月球的地方,就能够看到月食现象,所以在同一地点看到月食的机会就会更多。


  月食

  日全食与“世界末日”

  中国古代早有“天狗食日”的说法,其实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民族中,都对日食现象充满了恐惧,甚至认为那是“世界末日”的先兆。日全食发生的时候,由于太阳的光线被完全遮挡,天空变得黯淡下来,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事实上,日全食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从日全食发生到结束一共可分为五个阶段:

  初亏:日全食开始的时候,月亮的东边缘刚与太阳的圆面重合,这时候被称为“初亏”。

  食既:当阳光透过月球边缘照射下来时,能够看到奇特的“贝利珠现象”,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有许多崎岖不平的山峰,这一时期又被称为“食既”。

  食甚:当月轮中心移动到日面中心时,就到了“食甚”阶段,这时候太阳的光芒被月亮遮去最多,也是最黑暗的时刻。

  生光:月亮继续东移,当月面西边缘和日面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被称为“生光”。这也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

  复圆:在生光之后,月面会继续移动,直到离开日面,而太阳被遮蔽的部分也会越来越少。当月面的西边缘完全离开日面的东边缘时,称为“复圆”。这时候太阳又变回了圆盘的形状,日全食也这样结束了。


  红月亮

  神秘的“红月亮”

  “红月亮”并不只在小说或者电视剧里出现,月全食的时候也会出现“红月亮”。不过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情况,人们又将它称为“血月”。

  月食可以分为三种: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在这三种月食中,月全食是最好看的,这时候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并不会从夜空中消失,而是变成了难得一见的古铜色,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红月亮”。“红月亮”和平时的月亮完全不一样,它的边缘会出现一个大光圈,散发着金红色的光芒,民间称其为“风圈”,气象学上称其为“晕”,是风雨将要来临的先兆,不过并不是每一次出现晕都会刮风或下雨。

  其实,“红月亮”并不只是在月全食时发生,平时月亮在地平线附近时,它所反射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也有可能会产生“红月亮”,不过这时候的月亮并不一定是“圆”的,甚至在发生的时候不一定被人们察觉到。那么,为什么月全食时会产生“红月亮”呢?

  这是因为光线的折射作用,在月全食发生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芒,只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线会通过折射照射在月亮上面,然后再从月亮反射到地球,从而让陷入黑暗中的人们看到了神秘的“红月亮”。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