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的水,再渴也不能喝

光明网 2017-06-27

  导语:

  游泳是一项锻炼身体、消暑解热的全身运动。天气炎热的夏天,到泳池游泳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蓝蓝的池水虽然看起来清澈干净,但其实泳池里除了水以外还有很多化学物质,有一些是为了维持泳池卫生条件添加的,有一些则是“游客”们留下来的。所以说,这游泳池里的水看起来干净,但是,再渴也不能喝!

  说到游泳池“添加剂”,大家最熟悉的成分就是“氯”了,走进游泳馆里,扑面而来的消毒水气味大部分来自泳池里添加的氯化物。游泳过后,手指头的皮肤变白、变得皱巴巴,头发变得干涩,也都是由于泳池中的氯化物导致的。

  目前,国内的游泳池基本采用液氯或氯化物进行消毒。氯在水中可产生次氯酸,次氯酸会扩散到细菌的表面,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可以破坏细菌中的某种酶的系统,最后导致细菌的死亡。

  用于泳池消毒的常见氯化物有液氯、次氯酸钙(漂白粉)、次氯酸钠(高效漂白粉)、二氧化氯、氯胺等。其中,次氯酸钠是一种消毒效果优良、稳定且对人体伤害较小的消毒剂。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从水中挥发出的氯气少,几乎闻不到明显的气味。而较之更价廉的液氯如果添加不当则有可能导致氯气浓度过高。由于室内游泳池通风环境较差,氯气的密度又比空气大,因此挥发的氯气容易聚集在水面上,加重对人的影响。

  对于使用氯化物消毒的游泳池,建议大家尽量缩短游泳时间,不要在泳池内长时间逗留,可以减少氯化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粘膜系统、皮肤造成伤害。此外,佩戴泳镜、硅胶泳帽等都是防护的必要措施。硅胶泳帽可以避免头发与水的直接接触,泳镜可以防止氯气对眼镜的刺激,也可以预防眼部传染病的发生。游泳后,应该立即淋浴,减少氯化物等刺激物质在人体长时间停留,同时补充饮水减少呼吸道粘膜受到的刺激。

  

  氯消毒是游泳池最广泛的消毒方式,在国内外的使用由来已久。但是由于氯化物消毒或多或少会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新型的无氯消毒系统也正在加大推广。

  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无氯消毒技术主要是采用臭氧消毒的方法。臭氧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极不稳定,分解时产生初生态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对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甚至芽孢都有极强的杀伤力,还具有很强的渗入细胞壁的能力,从而破坏细菌有机体结构导致细菌死亡。所以,臭氧在水处理中能氧化水中的多数有机物,使之降解,并能氧化酚、氨氮、铁、锰等无机还原物质。

  臭氧在水中的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效果是氯的600~3000倍;能有效地对付抗氯的微生物,同时还能分解氯的残留物;臭氧的原料是取自空气中的氧气,使用完之后的副产物是氧气,可以使泳池周围空气清新,没有残留物影响环境,不会刺激游泳者的皮肤、眼睛和鼻腔; 臭氧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水的PH值,也不受水的PH值的影响而改变它杀灭细菌和氧化有害物质的功能和效率。

  鉴于臭氧消毒的诸多优点,目前在国内的许多专业游泳馆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英东游泳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跳水馆、国家游泳馆等都应用了这种技术。

  

  对于很多人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从游泳池到厕所的距离,为了图方便,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游泳池里小便的人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多一些。而在游泳池里小便似乎是一种全世界人民心照不宣的秘密,关于究竟有多少人曾在泳池内小便的统计也是屡见不鲜。据说,2/3的美国人、近1/2的英国人和加拿大人在这项诚实调查中承认自己曾经在游泳池里小便,而相对腼腆的中国人中也有近半数人承认有过“偷偷排放”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游泳池里究竟有多少尿?

  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的菠萝科学奖数学奖得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李杏芳教授,和团队进行了一项关于泳池含尿量的研究。

  通过对加拿大两个城市的250多个池水样本的检测。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了《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上,最终结果是:一个800立方米左右大小的商业游泳池,其中的尿液含量高达75升。如果用常见的550毫升矿泉水瓶来计算,这个数量足可装满约140瓶。

  尿液中的96%都是水份,汗液里也含有尿素,因此要在一个大游泳池中检测尿含量并不容易。李杏芳教授通过对游泳池里安赛蜜含量的检测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安赛蜜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存在于酸奶和其他食物中,不会在人体内被代谢和降解,且只能够从人体尿液中排出。它在水中很稳定。即便是废水处理系统,都无法有效将它降解。因此,安赛蜜就成了用来测定泳池内尿液含量的最佳标杆。

  研究还指出,游泳池内的尿液是公共卫生的一大担忧——尽管尿液本身是无菌的,但它含有的尿素、氨、氨基酸和肌酐等含氮化合物会与氯等消毒剂反应,产生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可能会刺激眼睛或呼吸道,并和哮喘发作有关。所以,在游泳池里小便除了是一种缺乏公德的行为,更是一种危险的致病行为。

  

  

  虽然游泳池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甚至还存在着他人的尿液,但是从健康角度来讲,游泳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益处还是远远大于泳池卫生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游泳池的水质标准,国家有专门针对泳池标准的检测办法。近20多年来,一共颁布了三次《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分别是在1996年、2007年和2016年。在2016年最新修订的检测标准中增加了8项新的检测标准,规范了泳池消毒的两种系统,分别是氯消毒和无氯消毒,修改并严格了浑浊度、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项目的限值。

  这里也给大家一些建议,可以更好地选择游泳场馆、时间段,更加健康地参与游泳运动:

  1.尽量选择信誉好、有保障、管理正规的游泳场馆,其水质检测标准达标率更高,卫生状况更有保障;

  2.尽量避免在清晨游泳,清晨游泳池中的氯化物还没有完全挥发,如果氯化物含量较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3.不要在人多的时间段去游泳,尽量错峰运动。人越少,传染源也相对越少;

  4.游泳时间不要过长,结束后立即洗澡。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