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72b1ed2baa3ae.jpg

研究人员3D打印小物件:无需通电就能传输WiFi信号

雷锋网 2017-12-06

  “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这些塑料物品与WiFi实现无线通信?这个从没有人能做到。”

  为了做到这一点,该项目团队使用了如3D打印的弹簧、齿轮和开关,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将“运动”转化为“天线传输”的信息。

  例如,他们制造了一个风速表(就是用来测量风速的东西),并将其固定在一个齿轮上。当齿轮旋转时,齿轮与嵌入物体的天线相连,然后天线就能反射周围的WiFi信号,而这个信号可以通过WiFi接收器解码。

  当风速越快,齿轮转动的速度越快,信号传输的速度就越快。项目团队还制作了一个秤和一个可以测量水流速度的流量计。

  此外,他们还打印了三个小部件——一个按钮、一个旋钮和一个滑块——它们都能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工作,可以用来与其他智能设备交换信息。

  研究者还开发了两个智能物体,即一瓶清洁剂附带一个流量计,后者可以用来跟踪剩余洗涤剂的数量,当快用完时,它能直接来下订单;还有一个试管夹,它可以用来测量试管里的液体并跟踪存量。

  最后,他们还开发了一种将铁通过不同的模式放进3D打印的物体当中,举例来说,当它被智能手机里的磁力仪读取时,就能用来传达关于该物体重要的信息,比如这是个什么、谁创造了它,或者一个机器人应该如何与之交互。

  该项目研究员贾斯汀·陈(Justin Chan)称:“这虽然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3D打印物体,但里面有一些无形的信息,可以被智能手机读取。”

  该团队目前正在向公众发布他们的3D模型,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使用这些模型。

  这项工作最近还在计算机图形学、亚洲计算机图形学和交互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s SIGGRAPH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上发表。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雷锋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