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降兵遭遇的新挑战

科普中国网 2017-10-20 作者:什刹海水师提督

  1950年9月17日,空军陆战第一旅成立。从此,中国有了第一支属于人民的空降兵部队。而后首批62名空降兵战士,在训练了11天后便从800米高空越下完成了"共和国第一跳"。

  中国空军早期的运输机队由缴获的美制C-46运输机和进口的苏制里-2、伊尔-12等型号的运输机组成,这些飞机不仅数量少、载重有限,仅能向地面空投有限的补给物资,完全不具备重装空投的条件。

  

  早期的空降兵单兵装备绝对算得上精良,但是捉襟见肘的投送能力甚至难以满足日常训练的需求。

  

  图为,早期空降兵使用伞塔和气球进行伞降训练

  直到1967年,空降兵某部向空军提出了重型装备空投的研究课题。不久之后,参与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以当时空军载重最大的安-12型运输机为研究对象,开始了重装空投的研究工作。当研究人员进入安-12型运输机机舱时,发现安-12原装的空投组件已被悉数拆除。除了机舱两边的折叠座椅和机舱上部的钢索,机舱里只剩下了面面相觑的研究员们。不久之后,研究员们就给运输机安装了导轨,解决了离机的问题。又在随后的多次试验中,给降落伞加上了收绳和切割索,解决了降落伞开伞的问题。并在后来成功利用重装空投技术完成了多次空投任务。

  

  图为外军某型运输机货舱,货舱地板上的四条可拆卸导轨可以使装备在空投时快速离机

  

  物资装备出舱的同时,引导伞张开,而后由引导伞将主伞拉出。在这一阶段空投物和降落伞会有一个"钟摆"的过程。当"钟摆"结束进入垂直降落阶段时,主伞才会完全展开

  从"一人一枪"到"有枪有炮",中国空降兵的武器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从"有枪有炮"到空投车辆,可不只是挂上降落伞扔下去那么简单。

责任编辑:苏鹏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