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_副本.jpg

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特”在哪?

央广军事 2017-09-21

  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逐步浮出水面。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深刻演变的一个缩影,理清其历史脉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秘密指挥链

  1980年12月15日,为解决“鹰爪行动”暴露出的联合不畅和指挥混乱等突出问题,美军对各军种精锐特种部队进行了全面整合,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组建了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该司令部下辖海军“海豹”6队、陆军“三角洲”部队、空军第24特种战术中队等多支专门执行反恐等绝密任务的“特种任务部队”,以及联合航空部队、联合通信部队、情报支援处、技术情报部队和信号情报处等保障单位。该司令部是美军海外重大特种作战行动的指挥中枢,也是美军职能型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最早雏形。

  尽管美军于1987年组建了特种作战司令部,将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各军种特种作战司令部等纳入麾下,而且《美国法典》第10编也名义上把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列入作战指挥链,同时规定总统和国防部长有权对作战指挥链的构成进行调整,但由于特种作战任务的特殊性质,特种作战司令部内部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准军种”运行机制和任务分工,即特种作战司令部主要负责部队装备、预算、战略、条令与训练等行政管理职能,而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则主要承担海外重大特战行动的作战指挥职责,因此就构建了一条较为隐蔽的作战指挥链,其实际安排就是“国家指挥当局”(总统、国防部长)-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联合特遣部队。

  这条秘密指挥链即便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未能完全知晓,以至于“9·11”事件后,他直接找到时任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查尔斯·霍兰德,令其负责指挥海外反恐行动,却未得到积极回应。正如《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秘史》作者西恩·内勒所言,“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不愿接手,意味着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几乎成为拉姆斯菲尔德的独家部队,也意味着作战指挥链在拉姆斯菲尔德之上就只有一个环节,那就是总统。”2006年击毙扎卡维行动之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无意间透露了这条秘密指挥链,使得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由幕后逐步走向台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灵活多变的用兵模式

  针对“基地”等暴恐组织“兵民身份模糊难辨、作战手段混合多元、行动空间多维一体”的新特点,美军对海外重大特种作战行动的用兵模式,特别是“国家指挥当局”的构成进行了灵活调整,中情局局长、联邦调查局局长等其他政府部门要员均可在得到总统授权情况下,替代国防部长进入作战指挥链,从而使作战行动的性质可随着任务目标的不同,在军事与民事行动之间灵活切换,以适应战场形势的动态变化。

  例如,2011年击毙本·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动中,美军作战指挥链由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居中督导,时任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威廉·麦克雷文海军中将坐镇指挥,以“海豹”6队为骨干的“海神”联合特遣部队一线执行。

  这种用兵模式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极大地模糊了特战行动的任务边界,使美军可充分利用国际法的“灰色地带”,对作战行动的性质进行灵活调整,一方面既能以民事行动为掩护转换特种部队身份,将部队秘密派往未经宣战的对象国执行绝密任务,从而达成“以民掩军、有效控局”的目的,把军力运用的法律负面效应降至最低,另一方面也能以软硬结合的“巧实力”理念为牵引,充分发挥军事与民事力量的“合力”优势,全面提升军力运用的效率和效果,特别是有效应对介于平时与战时、军事与民事行动之间的“灰色区间”事态。

  前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对“海神之矛”行动评论称:“谁该负责这次突袭行动从来不是问题。如果由国防部负责,美国政府就无法否认自身知情;如果由中情局负责,那就另当别论了。为了留有余地,至少掩盖美国政府知情,我们一致同意:时机一到,总统将授权帕内塔指挥突袭行动。国防部则会定期‘借调’部队,支援中情局行动。如此一来,这就成为一种我们熟悉的行动模式。”这种全新的用兵模式代表了“信息化混合战争”时代,美军军事力量“常态化”运用的主流趋势。

责任编辑:张亨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央广军事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