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副本.jpg

乔良:谈谈爱国主义的血性和理性

环球网 2017-10-27

  谈谈爱国主义的血性和理性

  乔 良

  强烈的爱国主义对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而言都是宝贵财富。过去几千年来,中国从不缺乏爱国者,远有屈原、文天祥、史可法等诸位先贤,近有解救国家危亡实现人民解放的众多仁人志士。在人类社会实现“大同”之前,这种爱国主义是每个国家聚集民心、合力向前的动力,那种以“地球村民”身份侮谩爱国主义的人,不是天真,就是伪善。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复兴,整个社会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断迸发。正所谓民心可用而不可违,我们当然需要和鼓励这种爱国主义热情,它有助于全民共御来自境外的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现却江河日下的没落思潮侵袭。但与此同时,也要警惕爱国主义所具有的“双刃剑效应”,尤其一些宣泄狭隘民族主义甚至带有沙文主义色彩的情绪,在爱国主义的绿灯下畅行无阻。

  如何避免爱国主义的负能量效应,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今天的爱国主义亟待深入人心的教化和调养,因为它在很多方面表现得还比较初级。同样喊着爱国主义口号的“鹰派”和“鸽派”之间,存在长期的龃龉与争论,就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仍然不够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我看来,鹰鸽两大群体除了彼此之间的认知差别,各自内部也都还有不同。在“鸽派”中,其中一些人过早陷入对于世界大同或世界公民身份的幻想,因而鄙视看重国家利益。另一些“鸽派”则认为今天的中国无论如何不能强硬,而应把力气都用在发展上。以为“强硬”与发展,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关系,这是十足的书生之见。

  较之“鸽派”,“鹰派”无疑是坚定的国家利益派。但这个群体同样还是有所分歧。一些“鹰派”认为中国今天不打一仗不足以振国威,不足以维护国家主权。这些“鹰派”盯住国家利益这个要旨很对,只可惜视野狭窄了,对于获取国家利益的方式见识太短。回顾历史,战争从来不是获得国家利益的唯一方式,通过各种博弈或交换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虽然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但似乎都在这类“鹰派”的视野之外。

  另外一些“鹰派”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知道很多时候需要寻找更好的方式来维护或实现国家利益。因为有时,面对突发性危机,不打仗短期内有损国家利益,但一打仗又会损害国家长远利益,这种两难的情形很容易使国家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取舍?

责任编辑:张亨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