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6日 “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8-01-06

  

  1998年1月6日,“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从卡纳维尔角发射升空。

  “月球勘探者号”呈鼓形,直径1.4米,高1.22米,用石墨-环氧树脂制造,重126千克。它有两个推力器,可以用来稳定旋转、变换姿态和改进速度,速度的变化范围可以达到1.33公里每秒。

  经过100多个小时飞行之后,这一探测器最终在1月12日定位在距离月球表面约100公里高的空间轨道,以118分钟环绕月球一圈的速度进行环月飞行。它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的地质结构、矿产分布、气体构成,从而寻找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证据,探测月球内部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气体以及一些宝贵的矿藏,以便人类未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和把月球作为星际旅行的中转站。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在这个探测器上,科研人员专门配备了用于收集月球表层化学成分的“伽玛射线仪和中子频谱仪”;用来测绘月球磁场图的“磁力计和电子反射器”;用来确定月球上正在释放气体地点的“α频谱仪”;用来测绘月球重力场的“S频带多普勒跟踪装置”。

  在工作轨道上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对月观测之后,科研人员根据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资料分析表明,月球的北极和南极地区存在氢元素,这表明月球两极下面可能存在冰态水。而且据种子光谱仪的测量数据表明,月球北极和南极地区还分别覆盖有含水量为3.4%和2.2%的冰土层。

  “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所带燃料基本耗尽,科研人员决定让探测器撞击估计存在水冰的月球陨石坑,希望能够利用撞击时产生的高温将游离于月球土壤和岩石中的冰汽化,以蒸汽形式挥发出来,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水源,但遗憾的是撞击后未能获取到有水冰存在的任何物质。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