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jpg

1967年12月27日 “宇宙-198”卫星发射成功

科普中国 2017-12-27

  

  1967年12月27日,世界上第一颗海洋监视卫星“宇宙-198”卫星成功发射。

  此次发射的“宇宙-198”卫星是一颗雷达型海洋监视试验卫星,自此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这种先进的卫星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1973年以后,苏联真正将海洋监视卫星投入使用。这种卫星具有覆盖海域广,探测目标多等特点,主要采用多星组网体制,通过电子侦察和成像侦察登技术,发现和识别海洋目标,确定其位置、航向和航速等信息。自从其问世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发现和跟踪海上军舰,探测诸如海水浪高、海流方向以及强度、海面风速、水温、含盐量等海洋特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监视卫星已经有了众多的种类。根据所携带的侦察、监测设备的不同,这种卫星大体可以分成两类,即成像型和电子型。成像型海洋监视卫星与成像侦察卫星类似,装有可见光、红外和微博遥感器,可以给大海“拍照片”,通过这些照片就可以详细地获得海洋目标的外观、用途等信息。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则和电子侦察卫星类似,通过侦听舰船发出的电磁信号,测定目标的位置、航向和航速。他们的结合使用可大大增强对海洋目标的侦收、处理和传输能力。

  另外,由于工作方式的不同,海洋监视卫星还可以分成被动无源的电子侦察型海洋监视卫星和主动有源的雷达侦察型海洋侦察卫星。前者只携带有被动式侦察设备,可以利用多颗卫星同时截获舰载雷达和通信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来测定水面舰只的位置;后者则安装有大型雷达,可以通过目标反射的雷达波束,以确定目标位置及其外形。同时利用这两种卫星进行测量可以消除或减少海面杂波的干扰,探测到较小的目标,甚至还能够在恶劣气象条件和海况下实施昼夜监测。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