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1.jpg

2014年11月13日 “菲莱”着陆器成功登陆彗星

科普中国 2017-11-13

  

  2014年11月13日,由“罗塞塔”彗星探测器释放的“菲莱”着陆器成功登陆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3月发射升空,随后进行了3次地球引力弹弓借力和一次火星引力弹弓借力,在2011年6月进入休眠状态,2014年1月从休眠状态中苏醒,再次进入执行任务状态,进行设备检查之后继续朝着彗星飞行。

  经过历时10年多、总长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之后,探测器于2014年8月成功进入距离彗星约100公里的运行轨道。之后,探测器一直围绕彗星运行,通过其上搭载的各项设备,测量了彗星附近的气体粒子,对彗星表面进行了详细考察,确定了其地表环境条件。11月12日,“罗塞塔”探测器在距离彗星22.5公里的上空投放着陆器“菲莱”,着陆器重达100公斤,携带了10个科学仪器,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向彗星降落。

  由于这一彗星与大多彗星呈土豆状不同,“67P”的形状更像一只鸭子。这种独特形状给“菲莱”登陆造成了很大困难。为此,科研人员为“菲莱”在距离彗星100公里处挑选了5个着陆点,又在距离30公里处进行了更详细的探测。与此同时,还专门为着陆器的三条着陆腿设计了缓冲减震功能,落地瞬间可以吸收大部分撞击能量,并在顶部安装推进器,落地后点火将着陆器“压”向彗星,从而确保“菲莱”能够安全“钉”入地面。

  登陆彗星后,“菲莱”着陆器向地球发回了首张着陆点全景照片,其上的设备还对彗星地表的密度和热性质进行了观测,同时还对彗星的磁场,以及彗星与太阳风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观测。另外,着陆器还通过自身所携带的一部钻机,钻进彗星地表之下20厘米深钻取样品,并通过其内部的测试系统进行分析,最终将测试结果通过“罗塞塔”轨道器发回地球。

  “莱菲”着陆器成功着陆之后,“罗塞塔”轨道器将继续伴随着彗星运行,观察彗星在逐渐接近太阳时发生的变化。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