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1.gif

2006年9月28日 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成功放电

科普中国 2017-09-28

  2006年9月28日,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的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首次成功完成放电实验,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由此,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真正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

  聚变核能作为人类大规模甚至一劳永逸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磁约束聚变研究,经过多种途径的探索阶段之后,在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先后建设了CT-6B、FY-1、HT-6B、HL-1等中小规模的托卡马克装置。20世纪90年代,在对HL-1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成为HL-1M,之后又重新设计、改造成了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作为HT-7装置的“升级版”,于1998年正式立项建设,2006年3月建造完成。最终建成的装置是一个近似圆柱形的大型物体,由特种无磁不锈钢建成,高约12米、直径约5米,总重量达400吨。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的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主要对建造稳态先进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堆的前沿性物理问题开展探索性的实验研究,它的建成发电有利于探索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而且还可以为世界上多国合作的全超导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的建设提供直接经验,并为未来聚变实验堆提供重要的工程和物理实验基础。

  此次EAST的成功运行,实现了装置内部1亿度高温,等离子体建立、圆截面放电等各阶段的物理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意味着人类在核聚能研究利用领域取得重大进步,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