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云端提升效率 用智慧护航安全

宁波海关以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日报 2017-01-16 作者:陈 莹 周 洁 吴彦蓉 张 珂 钟春南

  宁波海关关员在监管现场

  宁波海关关员使用安全智能锁施封

  宁波海关关员使用物流E监管检查船舶

  宁波海关关员使用光纤窥镜检查仪实时查看集装箱内情况

  宁波海关关员对船只进行全程电子化管控

  2016年,宁波舟山港再创佳绩,年货运吞吐量突破9亿吨,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这背后,离不开宁波海关不停歇的服务和监管模式创新。

  这一年,宁波海关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社交平台技术等先进理念,在全国海关系统率先推广宁波海关移动办公系统、移动会议系统、“个人云”、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移动智能单兵系统等科技创新应用,大胆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标准化海关政务、监管、服务的运作模式,以“互联网+”的创新性思维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进程,支持宁波外贸发展,可谓亮点颇多。

  H986机检查验、双随机作业、移动单兵作业系统……站在互联网强劲的臂膀上,这群驻守在港口一线的“把关人”正在用改革来推动新时代的海关工作。

  宁波海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海关坚持走科技强关之路,始终把科技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科技生产力全面融入海关业务改革、内部管理以及口岸大通关建设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手段纵深发展让监管更精准

  科技手段应用于宁波海关监管业务的最大体现,莫过于机检查验的不断升级,不断突破,不断发展。机检比例持续提高、集中审图、智能审图、企业产品信息备案系统,宁波海关将非侵入式查验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显著提升企业通关效率。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查验效率的“助推器”,海关查验越来越智能化、集约化。机检查验的优势在于非侵入式查验,不用开箱和掏箱,而且速度快,这极大地节约了企业的通关成本,为企业提供非常大的便利。

  据统计,2016年宁波海关机检查验报关单45798票,查验自然箱59194个,机检查验票数比例为44.02%,机检查验自然箱量达54.29%,机检直接放行率达75.98%,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约4000万元人民币。

  同时,宁波海关率先在全国实现机检查验“集中审图”,集装箱按照便利原则在分布于3个隶属海关6个码头的8台H986设备现场过机,通过光纤传输将机检图像“化零为整”统一发送到机检查验科实施集中审像,仅用17名海关关员就完成传统作业模式下需90多名海关关员才能完成的工作。

  如果说“集中审图”是机检查验升级2.0版,那么更新的3.0版,则是在全国海关范围内率先开发了“智能化机检图像分析系统”和“宁波海关企业产品信息备案系统”。

  “智能化机检图像分析系统”好比“机检外脑数据库”,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行比对典型图像、判断货物种类、预警敏感商品,有了它,就好像有了参考答案。2015年,宁波海关自主研发了“宁波海关企业产品信息备案系统”,对资信优良的生产型企业进行审核备案,收录其产品的实际照片和过机图像,在出口环节优先实施机检查验,截至目前,通过审核的备案企业已达到105家,共计1075项备案商品。这项措施为守法经营的生产型企业提供了通关便利,有效节省了企业的出口通关时间和成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科技“新武器”的配备,则让传统的人工查验更加便捷。宁波海关自主研发的“以图查图”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移动智能单兵系统,利用先进的图形识别算法,取代了传统文字输入的搜索模式,自动比对识别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系统中26000多个权利标识,并获取相应权利信息。目前,系统应用于海关移动智能单兵终端,成为海关查验现场多语种罕见权利标识的快速识别、侵权案件现场取证判定的有力工具。

  除此之外,宁波海关用上了给集装箱做“胃镜检查”的光纤窥镜检查仪,只要外箱上留有直径1厘米以上可供插入内窥镜导入管的小口,海关关员就可以通过外部仪器操作实时查看导入管上下左右的情况,还能实现拍照、录像等取证工作,无须掏箱,对货物的影响非常小,可谓便携式查验“利器”。制冷剂查验“神器”ODS快速检测仪,只需要30秒的校准,就能准确地检测出R12、R22、R134a以及HC等常见制冷剂,对于其他种类的ODS物质或者混合物,也能给出各种成分、含量比例,海关关员可以据此做出大致的方向性判断,大大降低了制冷剂查验取样送检的时间和检测成本。

  物流监管领域是宁波海关科技投入的另一“重头戏”。说起以前的物流监管,从事多年此项工作的宁波海关监管通关处物流监控科科长周晓平感慨良多,“以前完全要靠人力来做,每天就是审核不完的单证和跑不完的码头、堆场。”

  为改变这种人海战术,宁波海关依靠业务改革和科技监管“两条腿”走路,用科技提升监管效能,“经过连续多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了船舶管控实时化、途中管控全程化、场所管控网格化、监控指挥信息化,探索出适应宁波口岸特色的海运物流全程智能化管控模式。”

  周晓平口中“特色模式”的背后,是宁波海关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从移动单兵设备、船舶智能识别、安全智能锁这些物联网设备,到大数据、云计算,新技术新方法已经渗透到海关物流监管的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了海关物流监管“原来的模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物流链的风险梳理,宁波海关把以往对物流的过程管控方式转化为“节点控制”,避免了海关监管行为对正常物流运转的影响,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监管风格。

  自海运物流全程智能化管控运行以来,正常集装箱卡口通行率达到100%,进口空箱滞港时间从原先需5—6天优化为基本可当天提走,平均滞港时间减少90%,码头场地占用率由76%降至65%,每年可为相关企业节省码头堆存费、空箱租用费等费用共约2亿元,真正实现严密监管下的高效运作。

  感受到效率越来越高的不仅仅是企业,一线海关关员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发展物联网”的要求,宁波海关大力推动“互联网+”应用,通过物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开发出物流移动单兵系统“物流E监管”,通过无线传输、平台对接、关港数据交换等手段,集成船舶、车辆、货物、监管场所等多方数据,实现申报信息与实际情况的现场校验,现场检查照片的实时采集、回传,成为功能强大的外勤作业实时辅助系统。2016年应用“物流E监管”开展船舶登临检查1109艘次,平均每艘次节省作业时间近1个小时,物流监管一线已逐渐步入“E时代”。

  随着科技化的不断纵深发展,宁波海关已经不满足于查验、物流等业务的创新,逐渐将科技化渗透入日常业务的方方面面。海关日常监管的高效运作离不开“大脑”的高效指挥。宁波海关以“风险可预警、数据可查询、流程可监控、行动可指挥”为目标,立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着力打造出信息化的监控指挥中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依托业务数据、视频监控以及地理信息等系统的整合,搭建了包含指标展示、业务监控、预警提醒、视频管理、联系处置和地理信息六大功能的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在平台的有力支撑下,指挥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了对内业务运行监控和对外走私违法风险防控的决策辅助中心、运行监控中枢和指挥协调平台。

  2016年,在执行国际协查任务中,宁波海关查获香烟等涉及货值约3407万元人民币,该情事是宁波海关首次依靠自主风险分析实现跨国境查获的一次重大突破。此外,通过立体防控,共移交风险线索34条,其中刑事立案5起,行政立案2起,案值2613万元。

  数据共享让服务更贴心

  查询通关信息,你需要什么?一本厚厚的进出口税则?一台联网的电脑?现在,打开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阿拉甬关”,这些“大家伙”你都不再需要,“掌上通”的时代已经到来。

  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办事便利、政务透明的通关环境,在“互联网+”战略引导下,宁波海关借助海关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阿拉甬关”、12360热线服务电话、通关短信提示等途径,实现了“指尖上的通关”,最大限度保障通关各流程的信息公开。

  干了十几年报关业务的徐平波是宁波外运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的部门经理,她把宁波海关的“掌上通”比作“行走的工具包”:“通过短信,可以获知查验布控信息;通过微信,不仅可以查询集装箱的进场、放行信息,还可以查进出口税则、知识产权备案信息、通关状态等,降低了来回现场查询的时间成本。另外,涵盖海关各项业务的政策解读和通关指导等方面的推送,也方便我们及时了解海关的最新政策。”

  如果说信息公开方便了企业了解通关情况,那么信息共享,则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单一窗口坚持“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建设理念,真正打破了“业务壁垒”和“信息孤岛”,力争实现“一站式”的业务办理,为企业省时省钱。

  2016年,船舶出口岸手续联系系统实现了海事、海关、国检3部门对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联系单的网上会签一体化,简化进出境船舶出口岸手续,累计为1万余艘次船舶办理手续,平均节约船舶通关时间约2小时;海关、海事在电子口岸的船舶进出境申报平台,通过共同数据共享提取、差异数据分别录入、两类数据组合提交的方式,节约企业录入时间和成本约1/3。

  宁波海关与市商务委共同搭建的涵盖海关、商务部门、企业3个客户端子系统的“宁波市加工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则打造了加工贸易“一个平台,一次录入,信息共享,一口办理,全程无纸”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关区85%以上的加工贸易手册业务可以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效率明显提升,企业管理成本大幅缩减,按目前全市10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测算,成本降低额度在2亿元左右。

  科技的应用不仅有共享,还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的又一项复制推广措施,“工单式核销”就是技术创新应用的杰出代表。宁波海关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与企业ERP数据同步,实行全程料号级管控,更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的实际耗用,减少人工核算调整内容,提高区内加工贸易监管的实际效能。2016年6月22日第1期工单式核销工作顺利完成,处理数据近331万条,试点企业参与核销料件货值35.8亿元,核销差异率0.47‰,相比传统核销模式降低2/3。目前,宁波海关已成功复制推广了“保税展示交易”“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智能化卡口验放”等18项创新制度,惠及企业800余家,实现了“提速、增效、减负”的目标。

  “管得住”,也要“通得快”。科技的运用,打破了进出口物流链条上的障碍,突破了部门、设备、时空等限制,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在“用户体验”至上的今天,海关监管服务亦更注重管理对象的需求体验,以科技为企业提供便利通关全过程服务,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模式创新让管理更高效

  移动办公

  现在,在宁波海关,无论你是出差还是下班回家,无论你是安卓手机还是苹果手机,都能实现工作“随手办”。近年来,宁波海关运用科技技术自主开发了移动办公、移动会议、智慧云等一系列“互联网+”项目,形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办公模式,有效提升了行政运行效率,让政务办公更高效。

  移动办公系统将传统意义PC端的办公及业务系统进一步拓展延伸,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海关关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公文办理、邮件收发、请假审批、业务制度查询等涵盖政务、业务、后勤等32项功能模块的浏览和操作,有力促进了政务管理的便捷化、智能化、交互化。

  移动会议系统具有提供会议消息推送、会议内容共享、会议资料筛选修改、会议设备绑定等功能,并利用最新低功耗蓝牙和二维扫码技术,实现参会人员自动签到,不仅能实现办公无纸化,还能减轻会议组织工作量,进一步提升会务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宁波海关应用该系统召开会议过百次,节约会议材料打印纸张5万余份。

  你有“百度云”,我有“智慧云”。集“个人云”“部门云”“关区云”于一体的“智慧云”系统,运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相关技术,支持文件上传、分类和检索,打破原先“封闭性”的电子归档形式,让文档在办公计算机与移动办公系统手机端实现共享,将大量的文件变成部门间乃至整个关区的知识库。自“个人云”上线以来,云端上传文件已累计达4525个,网盘容量累计达14GB。

  科技防腐

  抽查谁?怎么查?谁来查?复查谁?全部随机!

  “双随机”是指海关在查验工作时,随机选择布控、随机派员,将“查谁、谁查”的决定权由人转交给计算机,最大化减少海关执法的人为干预,降低廉政风险,并自动记录作业信息,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宁波海关通过自主研发,在“双随机”基础上增加了随机复查复验和机检随机派图,实现布控查验“智能随机”全程覆盖,为构建公平监管的通关环境再添助力。

  “简单地说,哪些企业被布控查验,查验的方式是什么,查哪个箱子,如何掏箱,都由计算机来指定。”宁波海关隶属北仑海关通关科副科长吕方明介绍,“这样一来,具体单证与海关查验关员之间的联系完全由电脑系统随机掌控,计算机派单结束之前,海关查验关员、查验场地、被查验货物都未确定,进一步降低了执法风险。”

  而通过查验移动单兵系统,海关查验关员在提交查验报告时,将随机触发复查复验指令,由专门负责复查复验的部门在货物装箱前进行“二次验核”,核对查验结论的准确性,为防范执法风险再筑一道墙。

  (本版照片由宁波海关提供)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