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1日 日本“希望”号太空实验舱升空

科普中国 2017-03-16 作者:吕芮光

2008年3月11日,日本“希望”号太空舱随着美国宇航局“奋进”号航天飞机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

“希望”号实验舱由舱内保管室、舱内实验室、舱内试验平台、舱外集装架、机械臂和通信系统6大部分组成。这次升空的是实验舱的舱内保管室,重4.2吨,长3.9米。随后,该空间站的其他部分也陆续搭载美国航天飞机抵达国际空间站,并完成了在轨组装,最终于2009年全部建造完毕。

1985年日本决定参加美国提出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对一直进行火箭和人造卫星研发的日本来说,载人航天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科研人员在经过长时间的研制,建设之后终于建成了日本自己的实验舱———“希望”号。

“希望”号是日本建造的第一个空间轨道载人设施,最多容纳4人。 建造完毕后,“希望”号实验舱可能将成为国际空间站最大的实验舱。届时,“希望”号实验舱将拥有流体物理实验装置、细胞培养装置、X射线监视装置等约20种实验设备。科学家可以在实验舱内利用微重力、宇宙辐射、丰富的太阳能等宇宙空间的特殊条件,进行各种科学研究。

随着日本实验舱第一部分升空,国际空间站也将真正开始“国际化”。这个由16个国家参与的空间项目之前一直是美国和俄罗斯唱主角。在2008年2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欧洲建造的“哥伦布”实验舱送上空间站。随着日本实验舱建设的一步步完成,欧洲国家及日本将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