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有脱毛季?为何狂掉头发?正常洗头不影响?

北京晨报 2017-11-02

  秋风扫落叶,扫掉的不止是落叶,还有丝丝秀发。如果你在网页搜索里输入“掉头发”,可能会发现这样的搜索在夏季和秋季达到最高峰。可以说明这两个季节是人们最受掉头发困扰的时候,而这个结论也与之前的研究不谋而合。

  “掉头发”夏秋搜索量最高

  根据《英国皮肤病学杂志》的研究,不论是在南北半球,夏季“掉头发”的搜索都达到最高点,紧随其后的是秋季,到了春季,搜索就明显淡了许多。

  “当然谷歌搜索‘掉头发’并不一定代表这些搜索者真的正处于掉头发困扰中,但这种搜索趋势至少支持了此前的一项研究,那就是夏季是人们掉头发的高峰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皮肤病学教授肖恩博士表示。

  这项研究整合了2004至2016年间8个国家的数据,包含南北半球的美国、英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毛里求斯。为了避免一些针对“掉头发”的字眼模糊的情况干扰,研究只针对了英语国家。

  掉发原因众说纷纭

  尽管夏季一直被认为是最容易掉头发的季节,但其中原因却一直没有定论。此前的研究初步推断了几种可能造成夏季容易脱发的理由。

  一种理论是将人类按照哺乳动物的习性来分析的,认为一般哺乳动物都会在夏季脱毛,脱掉一层“毛外套”,也更加凉爽,适应夏天的温度。就像喵星人汪星人这类动物都有固定的脱毛季,那么人类应该也有类似的进化需要。

  另一种说法是,夏季处于休止期的头发最多,这些头发都是随时可能脱落的。研究显示,人的头皮上平均有约10万个毛囊,每一根头发都有2-4年的生长期,在此期间,头发一个月可长约1厘米,之后进入休止期,数星期后自然脱落,毛囊里会再长出一根新的头发。根据常态,一个人一天掉50-100根头发是正常的。

  还有就是,夏季的光照和高温让头发更脆弱。夏季阳光强烈,紫外线直射头部,热辐射会对人体头部皮肤产生很强的刺激,造成头发的损伤脱落。所以在夏季,除了涂防晒霜保护皮肤晒伤晒黑外,如何保护头发免受太阳毒害也是一门功课。

  正常洗头没有影响

  不过,早起在枕头上发现几根秀发、梳子上不时沾着几根小毛发……爱美的开始有点担心将脱成“秃子”了,这就确实有点小题大做。按照专家的意见,每天掉100根左右的头发是正常的。掉发和脱发是不同的。掉发是人体新陈代谢下的产物,这是必须的,也是正常的。脱发就不一样了。脱发的主要症状是头发油腻,如同抹了油一样,同时,也会有焦枯发蓬的趋势,缺乏光泽,还隐约可见附着的头皮屑,风一吹就“雪花”乱飘。如果你发现,昨天才洗头,今天头发还是油腻腻的,就得注意了。

  还有人会怀疑说,在特别容易掉头发的季节,是不是应该尽量避免少洗头呢?答案当然不能纵容你的懒癌发作。定期清洗头皮可以清除累积的头皮屑、油脂和汗液,这些在夏季很容易滋生和堆积。不过你也不用因为担心不够清洁而拼命洗头,因为自然生成的油脂和掉落的皮肤细胞对于毛囊还有保护作用,也不会妨碍头发的正常生长。

  探究

  我为什么狂掉头发?

  除了正常掉发外,如果脱发过量,又呈现出明显的不健康状态,那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出了问题。因为在身体所有零件中,头发的作用显得不那么紧要,所以,如果身体出了问题,首当其冲的就会选择切断头发的营养,保证其他部位的正常运行。而女性是更容易受到不正常脱发影响的群体。英国《每日邮报》此前刊登的《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上的文章提出了几种可能造成头发不正常脱落的潜在原因。

  1、贫血

  缺铁会导致贫血,红细胞因此减少,头皮得到的血氧量也随之下降,毛囊处于“饥饿”状态,最终导致头发慢慢脱落,头皮日益显现。

  2、饮食不健康

  爱美的女性很多依靠节食减肥,但食物摄入量过少会导致头皮血流量下降,进而影响头发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头发失去光泽甚至脱落。所以减肥心切的妹子还是要谨慎,不然肉肉甩掉了,一头秀发却葬送了。

  3、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是由于雄性激素过高导致的,患者前额及头顶会发生头发稀少症状。这一情况大多发生于有脱发家族病史的患者中,不想“聪明绝顶”的人也要密切注意了。

  4、甲状腺功能紊乱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首要症状就是脱发。甲状腺激素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新陈代谢及头发正常生长。由于所有毛囊都受到影响,所以脱发不是局部现象。

  5、压力过大

  压力会导致早生华发,当然也会让你的秀发脱落。压力大时人体释放的多种激素会影响B族维生素的吸收,影响头发色素沉淀。压力太大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可能会错误地攻击头皮细胞,造成头发大片脱落。所以,放松心情永远是包治百病的良药。陈佳莉 编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北京晨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