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致癌?揭开臭氧消毒、净水、食品加工的真相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12-19

  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方正)国际臭氧协会欧亚澳非组(International Ozone Association European African Asian Australasian Group,简称IOA-EA3G)与同济大学近日在上海联合举办主题为“臭氧和高级氧化技术:水、食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本次国际研讨会的主题包括臭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饮用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等。与会专家有国际臭氧协会主席Frédéric Violleau,前臭氧协会主席Sylvie Baig,国际臭氧协会华人组主席陈玉成和臭氧协会成员、法国图卢兹大学环境工程学教授Michel Roustan等。

  

  水(图片来源:东方IC)

  臭氧是“蜜糖”也是“毒药”

  据陈玉成介绍,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臭氧的英文Ozone源于希腊语,意为“新鲜的空气”;臭氧主要存在于臭氧层中,它在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防太阳辐射,过滤阳光中90%以上的短波紫外线,守卫人体健康。

  多数人第一次听到“臭氧”一词是因为臭氧层空洞现象。据Sylvie Baig介绍,臭氧层空洞主要由人为因素导致,工业污染(如制冷剂、发泡剂的大量使用)、交通污染、地域环境因素都会导致区域内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降低,进而导致臭氧层空洞。“事实上,臭氧层空洞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自愈’的速度跟不上臭氧减少的速度,所以单靠大自然自己的力量减轻臭氧层空洞的程度还不够,需要大家提高环保意识,减少工业污染、交通污染”,陈玉成表示。

  从上述内容看来,臭氧层中的臭氧有保护人类与环境的作用。但陈玉成提醒,当接近地面的地方空气中臭氧浓度增加时,其会变成一种环境污染物,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影响肺功能,因此很多人把臭氧当做“洪水猛兽”,更加否定了它在工业、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臭氧可广泛用于多领域

  目前关于臭氧的应用已涵盖净水、食品加工、洗涤、医疗、农业等多领域。据Michel Roustan介绍,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众多领域得以应用,“食品加工、消毒中都有臭氧的身影,甚至在医疗领域也有利用臭氧进行疾病治疗的。国际上已有使用臭氧对伤口进行冲洗、消毒的案例,并作为很多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陈玉成表示,臭氧还是一种公认的高效杀菌剂,将臭氧用于给水消毒时,它会直接变成氧气,所以不会有异味,也不会影响水质的口感。Sylvie Baig表示,就目前而言,臭氧与净水处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世界上的第一个臭氧水处理厂建于1906年法国尼斯;据现有数据显示,法国80%的水处理厂使用的是臭氧净水。“此外,臭氧用于净水的例子在国内也较为常见,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游泳馆中的水,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饮用水都是用臭氧净化的”,陈玉成补充道。

  那么,臭氧是如何用于净水的呢?Frédéric Violleau表示,臭氧可瞬间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细菌和微生物,在参与净水的过程中,只要控制得当,它只会分解为氧气并溶于水中,同时不产生其他残留,不造成任何污染。

  臭氧的安全性得到了验证

  有部分说法称,用臭氧净水会产生致癌物质溴酸盐,真相究竟为何?陈玉成解释,“如果将臭氧直接作用于水质较差的水体,如市政自来水,确实会产生微量的溴酸盐,但是这种剂量甚至还达不到我们从日常食物中可能摄取的量。而且针对目前中国净水行业的臭氧使用,在实际投放前,一般都会经过一系列前置净化程序,这更加保证了使用安全。另外,目前国内对包装饮用水和净水器行业都有明确的标准规范,因此在规范操作且能够合理控制反应的环境下,产生化学残留致癌物的可能性为零。”

  另外,Frédéric Violleau博士补充,在研究臭氧作用于水净化时,臭氧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多大学和实验室的验证。不仅如此,与其他净水方式(如使用氯化物净水)相比,由于臭氧的氧化性更强,因此其能杀死水中的更多细菌和污染物质。

  陈玉成强调,“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离开剂量的前提谈危害是不严谨的,臭氧也不例外。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生鲜食品的保存、医疗器械的消毒等领域,臭氧保鲜和消毒已经成为非常常用的手段。用正确的手段、合理的浓度和规范的用法去使用臭氧,才能发挥它的功用。”

  本文由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副主任阚海东进行科学性把关,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健康、环境流行病学、健康风险评估等。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