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蹲”刷爆朋友圈:终于知道真相了

科普中国-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7-12-11

  最近,朋友圈被“亚洲蹲”(Asian Squat)这个动作刷屏了。

  “亚洲蹲”其实指的是深蹲,屁股、膝盖和脚踝完全弯曲,而且脚跟要贴地。神奇的是,大部分亚洲人能够毫不费力地蹲下,但是一些外国人就不行。

  这是为什么呢?网传可能是与不同人种的身体构造有关,也有人猜测是与生活习惯相关?这些猜测都站得住脚吗?一起分析一下。

  什么是“亚洲蹲”?

  “亚洲蹲”来源于美国人发明的功能运动质量测量方法(Functional MovementScreen,简称FMS),这套测试方法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7个动作构成,主要用于各种人群的基础运动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评价。

  “亚洲蹲”标准的姿势应该是:脚后跟完全着地的蹲下,并做到不翘起来。

  为什么大部分亚洲人能做到?

  有资料显示,亚洲人100%的可以做到“亚洲蹲”,而仅有13.5%的美国人可以做到。这13.5%中的9%是美籍亚裔,剩下的都是瑜伽狂。

  其实,要完成“亚洲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腰-髋-膝-踝四个关节密切协作,以及身体多块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下蹲动作中涉及到的肌肉有:竖脊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腘肌、小腿三头肌。任何一块肌肉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不能完成“亚洲蹲”。

  猜测一:亚洲人的腿相对较短,所以平衡点与美国人不一样

  事实:这一理论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撑。人体的腿长与身高相关,查阅2016年世界平均身高的数据显示,美国人平均为177.1厘米,排列在第37位,俄罗斯176.593厘米,排在42位,而中国171.8厘米,排在93位。

  但与美国人身高相差无几的俄罗斯人可以完成“斯拉夫蹲”,一点也不比“亚洲蹲”逊色。

  猜测二:重心移动原理

  事实:有人说这与“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的原理一样,长颈鹿的脖子是因为它要吃高处的食物,而逐渐变长的,所以重心也就前移了,但这与美国人的重心后移关系不大。

  猜测三:许多亚洲国家采用蹲式厕所

  事实:是因为采用了蹲式厕所才学会了“亚洲蹲”,还是因为能做“亚洲蹲”才会有蹲式厕所?显然是靠不住脚的。

  猜测四:体型关系

  事实:人的体型与其结构是相配套的,体型与下蹲的关系不大。或许过度肥胖,肚子太大,会让重心后移,可能会是一个原因。

  猜测五:美国人的跟腱短

  事实:网传美国人的跟腱短,是导致不会“亚洲蹲”的原因,这个说法有点靠谱,但缺乏数据。跟腱短是可以导致踮脚,如果跟腱短,在许多运动中是受限的,但美国人的运动细胞也很发达。

  真相:习惯问题

排除这些可能性,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认为,是习惯问题。美国人不能做“亚洲蹲”是因为他们没有蹲的习惯,偶尔一蹲会产生身体重心后移所,带来可能摔倒的恐惧,而本能的重心前移。

  实际上,美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一度非常流行“亚洲蹲”,这也证实美国人不会“亚洲蹲”,是习惯问题,而非人体结构的问题。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人不会“亚洲蹲”,我们不能臆断,必须用科学的数据说话。

  “亚洲蹲”对健康有影响吗?

  锻炼作用

  正确的下蹲姿势对健康有许多好处,它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呼吸系统和加快血液循环。“亚洲蹲”需要多条肌肉和多个关节的协同作用,对于肌肉、关节和骨骼有一定的锻炼作用,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预防肛肠疾病

  采用“亚洲蹲”上厕所可以专心排便,如果时间过长,我们会感到麻木,促使我们尽快结束排便,这样可以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

  “亚洲蹲”的注意事项

不适宜人群

  老年人、髋、膝关节活动受限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背疼痛的人群不适合“亚洲蹲”。

  缓慢站立

  下蹲后站立时,应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可以缓慢站立,或者憋气后站立。

  “亚洲蹲”,你要不要试一下?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中国微平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