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jpg

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2017-03-22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母校、世界闻名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每隔一两年举行一次荣誉学位授受活动,褒扬一名或两名世界科坛出类拔萃的人士。1980年,适逢该校建校125周年庆典,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多达11人。其中一位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黄汲清教授。他是迄今为止获得这一学位的第一位中国自然科学家。

  1904年,黄汲清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读书求知的家风给了黄汲清良好的熏陶。1924年,黄汲清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刚读大三时便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他在北京西山做地质调查时,写出论文《北京西山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指出了开滦煤矿英国地质学家马休的错误,得到了中国地质学会和实业部地质调查所颁发的140块银元的奖金。

  大学毕业不久,黄汲清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在中国地质先驱翁文灏、丁文江、李四光等人的麾下实习。期间他走遍大江南北,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新中国成立后,黄汲清历任西南地质局局长、地质部石油地质局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70年的地质生涯,黄汲清在祖国大地上洒下了汗水,共发表了250余篇文章,20部专著,在地质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建立了中国二叠纪地层划分的基础;创立和发展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板块学说;他的陆相生油论和多旋回说对我国的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事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进行实地勘探的同时,黄汲清还开拓了中国地质图类的编制工作。他首次主编了第一张全国性的地质图,使之成为地质学家研究亚洲地质必读的图件。

  从事学术和科研活动的同时,黄汲清言传身教,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他强调重视实践,强调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他领导下的地质构造实验室容不得依据不足即忙于下结论的轻率作风。他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但在学术观点上又很自由,因此,他培养的学生做事认真又敢于和他人争辩学术问题,具备了优秀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1995年3月22日,中国一代地质大师黄汲清逝世。黄汲清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工作勤奋。即使到了晚年,黄汲清也毫不懈怠,为更高的目标而努力拼搏。他的一生正如著名诗人陈捷延所作的那首诗一般“大地构造开先河,陆相生油起洪波。红旗捷报天下震,太平洋上仍旧匼。”

  

  本作品为“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科技名家风采录 [责任编辑: 宋金玉]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