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

科普中国-科普创客空间 2017-03-16 作者:火华火华吃了吗

  2116年,像一个瘫坐在沙发上等待被遗弃的晚期瘾者,脸色如石灰般苍垩,鼻息在一片蒙蒙缭绕的霾里呼哧,不时从喉管里挤出几声,像是在叹气,又像是挣扎。
  一 百年间,随着信息时代日益加快的节奏,电子软件的市场像一个吹气的面粉团般指数型膨胀,瞬间挤压其他产业,资本世界垄断横生,就连中国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产业大灭绝”。为了生存,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投身大力发展更高端的电子移动设备、网络科技的行列中,沉浸在这剑拔弩张的竞争热潮里,早也忘却那些曾亟 待解决的问题。
  (一)
  2116年10月4日凌晨两点,北京,窸窣的风缓缓地在城市里挪动,像一个老人沉沉的呼吸;街上很静,偶尔能听到枯叶被踩碎的咔嗤;万家早已熄了灯,本该属于星空的时间,天上却和远方一般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可 此时,在国家物理实验基地,有一盏灯,仍未熄灭。它在“微型真空球”里以极不规律的振荡频率急速闪烁红光,似乎想挣脱容器获得自由。而目睹这个足以改变世界的过程的,只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死死钉在这盏灯的波频图像上,那急涨急落的曲线像是自己的心电图,豆大的汗水从紧皱的眉间沁出。
  一点点、一点点,他似乎看见振幅在减小!他怀疑地试图揉眼,可手却无法抬起,毕竟那个伞状的姿势已保持近两小时了。没错,在减小,它在减小!他可以如此肯定振幅在减小的理由,其实是——振幅已经接近零了。
  霎时,还来不及预测,最后一盏灯就熄灭了。“余晖效应”弥留的红光让他不敢相信眼前的漆黑,直到看见,波频图上,横贯着一条完美的直线。
  “成功了!成功了!”声音飘荡在北京的秋夜里,直到世界从梦中苏醒后,才被听见。
  (二)
  2116年10月5日上午十点,北京,国家物理实验基地召开特别记者招待会,以对昨日发布的那条刷屏“全球环报网”的新闻进行翔实阐释。
  各 国记者蜂拥而至,挤满了整个会场,却没有喧哗,屏息等待着——邹汉教授来了!一件布满褶皱的长白褂缓缓走上了会台,里面裹着的,是一个身形颀长、面庞清癯的中年者,他站在话筒前,眼神却注视着地板,似乎还在怀疑昨日看见的,是否只是一个梦。半晌后,他才晃过神来,赶忙把话筒提到唇边,开始阐述那盏改变世界 的灯。
  2116 年10月4日中午,北京,邹汉教授十五个月来第一次回家吃午饭,一年来新添的皱纹在今天终于舒展开来,心跳不减的兴奋早已忘记了疲乏。他欣慰地望着填满墙壁的奖章和证书,回忆着自己从小学在第六十六届IC高中组决赛中初露物理才锋,到十五岁赴麻省理工深造,十八岁回国创立“环保物理协会”,二十五岁成为“国物基地”领军人······妻子一声唤,把他拉了回来。看着餐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和围在桌边,满脸为自己骄傲的妻儿,他不禁淌下了热泪——是啊,他 们才是我一生最珍贵的收获!
  在讲话前,他还在想:这项成果已经足够了,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吧!
  (三)
  “这 个发现,是基于2113年北京第二十次‘谱议实验’证明七夸克态的存在性开始的。听闻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实验室开始着力于研究如何将六夸克态向七夸克态的转化,可惜一直无果。但,没想到的是,在一年前的某次实验中,误将‘渺子’(一种轻子,质量约为电子的200倍)添入强子对撞机中。本以为此次实验告终,但令人惊奇的是,报告议显示六夸克态竟然结合了这种轻子!形成了一种类似原子的结构,并且竟然没有测出其结合应该会释放的伽马射线。虽然存在了不到万 分之一秒,但是我们没有掷弃这个机会,转入对这种奇特现象的秘密研究中。”
  “难道这个奇特的结构就是昨天头条中提到的‘氢基生命体’?”一名记者激动地提问,眼镜的黑框不住滑到鼻尖。
  “没错。经我们的反复研究,认为这是另一种物质组成单位,而这种组成直接是‘氢基’,而非目前所有有机生命的‘碳基’。可以组成完全不同、又极其类似的‘一套新元素’和‘一套新生命’。”
  “能不能再讲清楚点,您知道,我们一时无法理解。”
  “嗯··· 这样说吧,构成在座各位的原子中包含两种强子:质子和中子及一种轻子:电子,而这两种强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共六个,但也只有两种:上夸克和下夸克。但这种物质,它虽也包含六个夸克,但六个夸克分别是三个粲夸克和一个奇夸克、两个底夸克,而也只有一种轻子,同电子般带一单位负电荷的渺子。因这种‘原子’ 十分类似与氢原子的结构,也成电中性,只是质量大了近三个数量级,故称其为‘氢基生命体’。”
  “嗯···‘氢基’我们懂了,但‘生命体’又作何解释呢?”
  “ ‘生命体’的意思,就是它只需一个‘氢原子’,就可以像生命一样开始条件性活动了···对,这显得骇人听闻,但事实果真如此。我们发现,它具有一种特殊性质,甚至可以称为‘超能力’:它可以自由穿梭普通原子的核内外,并且—这有点吓人了—并且,它会去吞噬核中的一个质子,与核外的一个电子—相当于一个氕原 子,然后逃之夭夭——就像是捕食行为。”
  “啊?!您开玩笑吧,那可是相当于核裂变啊,释放的能量可是相当巨大的呀!”
  “昂···首先纠正一下,核裂变和核聚变是否放能是根据 ‘比结合能’的涨落趋势来判断的,一般来说,在铁(Fe)元素以前的,是裂变吸能、聚变放能,而之后的相反,所以我们才是用‘轻核聚变’与‘重核裂变’来提供能量的。好,回到这上面来,你问得对,这个过程释放的能量去哪里了?或者,轻核裂变吸收的能量从哪里获得?我们也疑惑很久,最终发现,原来它自身也符 合‘比结合能’的规律,吞噬一个氢原子时相当于聚变,会出现质量亏损从而释放能量,而要知道铁元素之前的比结合能增长率是逐渐降低的,故氢氦聚变释放的能量要远大于其他核的裂变所需吸收的能量,完全可以提供——至于铁之后,更不用说,因为比结合能降低,故二者皆为放能,无需谁来提供。能量守恒的问题解决 了,那剩余释放的能量到底去哪里了?其实,一般的核变都是α衰变或者β衰变,能量以γ射线的形式光能释放。但是,它的衰变有所不同,只是单纯地,像刚刚说的,直接吞噬一个氕原子,不释放γ射线,但是它会在一瞬间,将二者核变过程中释放的净能量,全部转化为自身的动能,高速逃逸。”
  全场又恢复到邹教授出场前的安寂,似乎还更凝重,所有人陷入了沉思。终于又一个实际的提问打破了沉寂,穿透空气弥散在整个会场中。
  “那这种神奇的生命,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问得好,作为‘环保物理协会’会长,我觉得可以···”就像一把刀突然插进了邹教授的喉头,他哽咽着,直直地站立,保持着最后一个字的嘴型,良久后,才接着说道:
  “不,它一点用也没有。”所有人蹙紧了眉,还没来得及发问,“它一点用也没有!它是个失败的作品,你们不能利用它!”
  话音刚落,邹教授转身疾步走近内室,狠狠地关上了门。
  (四)
  两个月来,每天都有大批记者涌至邹教授的住宅,拼命想得到最新时讯——很多人都以为邹教授是故弄玄虚,炒作以提升自己的关注度,要知道,在22世纪“环保”可登不上头条。
  但是,邹教授始终没有露面,把自己深锁在房间里。邻居向记者透露邹教授夜晚会吹奏他最爱的口琴,这让邻居立刻登上了“环报”。邹夫人始终陪伴着丈夫,她坚信,丈夫这样做一定有他不得已的理由。但他们的儿子却不这样想。
  邹 鹏,二十出头,脑瓜灵活但少不更事。从小父亲不在身边,母亲的溺爱让他厌恶学习,他惟好打篮球。父亲的这一重大发现让他也迅速成为公众的焦点,但媒体很快发现他其实什么也不懂,渐渐失去了兴趣。邹鹏觉得很丢脸,作为新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家的儿子竟一无所知,于是,他决定了。
  2116年12月31日凌晨,北京,邹教授终于肯出房门。他挽着妻子的手,上阳台欣赏烟火,期待新年钟声的敲响。
  邹教授望着烟花裹挟的尘霾,心里隐隐作痛,可想到过年不能扫兴,于是饰去不安,静静地享受年的滋味——他做得没错,因为他再也看不见下一个了。
  邹 鹏确定好爸妈都上了阳台后,轻脚快步潜进了他们的房间,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面—房间被憋了两个月,也难怪—地板微微嘎吱,偌大的书柜让床具显得很不起眼,古朴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堆画满线条的黄纸,像被昏暗的台灯光染了色。他快速用眼睛搜索,希望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报告、图片,可一无所获。时间的流逝让他额头发 冷,不经意瞥了一眼床——眼睛猛然在床柜边搜获到···是日记!他哗哗地翻着,寻找10月4日的那页,却没想到竟在最后一面。他赶紧用手机拍了下来,塞回 床柜,确定一切完好如初后,飞快跑回了自己房间,关上门,喘着气,等心跳稳定些后,慢慢打开了手机。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烟花的迸裂。
  (五)
  2117年10月31日,北京,邹汉教授因接触辐射过长,患肝癌逝世,享年五十一岁,举世同悲,随即被列入世界名人堂,本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章、奖金转交家属。
  2118年1月27日,各大媒体疯转一篇论文,里面详细介绍了快被公众遗忘的所谓“氢基生命体”的利用蓝本,署名邹鹏:
  ··· 氢基生命体的发现,极大拓宽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当然,对社会发展而言,它也有更富前景的用途:氢基生命体的基本性质是发生“吞噬核变”,且一摩尔氢基粒子可以吞噬10^10到10^12摩尔氢原子,之后达到饱和,不能继续进行,成为只拥有高动能的“小微粒”,与空气摩擦后便降落,失去生命活性。因此,可利用这点,制造氢基体容器,将所有难以降解的废物通入其中,在无数次碰撞中,使废物转化为激发态氢,释放于空气中,瞬间被空气中的氧结合成水,这样 不仅能高效除废、还能人工降雨,必将造福人类!目前已经拥有大量制造氢基体的技术,只是容器怎么制造还没好点子,用普通材料就被吞噬了,应该可以用氢基体本身作容器,这样不会被吞噬。
  这篇论文轰动了世界,许多国家决定向中国购进这种技术,大力发展“氢基体除废降雨”,中国当然不甘示弱,立即改动“卅三五”计划,拨资建造氢基体容器。一个世纪的电子热潮终于平息,另一股氢基体浪潮正式掀起。当然,邹鹏也早就申请好了专利。
  捧着专利,他原以为回到家会吃上一顿美美的迎功宴—就像当年父亲回来那样—没想到,吃到的只有一记耳光:
  “你父亲走前不是烧毁了那些资料吗?你怎么会有?!”
  “那···那是我自己想的!虽然我没本事发明,但有本事利用!这项技术绝对火遍世界,我们家很快就会财富滚滚。而他却窝着这么厉害的技术充清高,才只是个书呆子!”
  又是一记耳光,邹鹏转身摔门而去。楼梯间能听到母亲低微的啜泣声,他心想——哼,总有一天母亲会承认我并为我骄傲的!
  (六)
  2146年2月24日,福布斯公布了此年的富豪榜,排名第一的邹鹏连续14年蝉联世界首富,打破了上世纪比尔盖茨创下的吉尼斯纪录。听到消息后,邹鹏便乘私人机来到泰山顶,为母亲祭奠。
  “邹董,听说山顶‘异源辐射’都很强,您···”
  “住嘴,小邱!那是我母亲,再强也要去!”
  助理不再多言。能成为首富的助理,他感到万分荣幸,于是尽心竭力为他工作。邹鹏在母亲墓前祭拜,跪着念到:
  “妈妈,我知道您一直觉得我盗取了父亲的成果,不肯承认我的成就。您看,我现在五十岁,已经成为遥遥领先的世界首富了,比起当年父亲五十岁时的成果,哪个更令您骄傲呢?”
  风沙突然刮起,小邱连忙搀扶着邹董回去了。
  “这 三十年来,氢基体技术如日中天,氢基体除废容器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国建起,将生活垃圾、建筑废物、工业废料甚至核废液都一并交由这个‘大胃王’处理。实践和蓝本相差无几,利用氢基体自身作容器,依据‘吞噬核变’原理,让一定量的氢基体在容器中与所容废物进行高速碰撞,很快‘整容’结束,释放到空气中,带来充 沛降雨,汇入周围人工河,提供生活及工业用水。这个‘大球’使得人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软件生产规模,从而使城市雾霾、土壤板结问题不减反增。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危害却相当困难,每个大国都感到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空调房里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 垃圾打交道。不过现在都认为,所有的垃圾都可以交给大球妥善处,不管什么,它全部一视同仁、照吞不误,任劳任怨地给整个世界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让世界不再有后顾之忧,重新转向高新产业,让核工业、建筑业、软件业等大力发展。于是22世纪上半叶,人类进入了‘光速发展’时代!”
  (七)
  历史张老师为自己的一番慷慨讲解在学生脸上映写的惊叹而无比自豪,正想提问,突然小施昏倒在地,翻着白眼,口中含糊发声。
  立即送往医院后,冯医生检查出来小施体内甲胎蛋白异常增生:“我也觉得很奇怪,最近国内外频频出现此种突发癌原的案例,原因尚不明,但是凭经验,我怀疑···”
  “怀疑什么?!”张老师忙问。
  “怀疑,是核辐射···”
  (八)
  2146 年2月25日清晨八点,邹鹏打开量子电视仪,里面几乎全是关于“异源辐射”的报道,偶尔闪出什么世界人口总数破百亿、美国氢基体卫星准备发射的消息,但自己打破世界首富纪录的新闻竟然一夜间就被封盖!他悻悻地关上了电视,干脆坐上扬子鳄皮制的沙发,翻弄着手机,感受着他人无法享受到的豪华舒适——因为自己 屁股下的是最后一只呀!
  哔 嘟!手机突然显示:内存不足,建议删除原手机的同步旧文件。他耸了耸眉,撇着嘴导出了手机旧相册,三维显示屏兀地呈现在空气中。他拨弄着手指,一张张地删除,惊讶地发现自己还存在三十多年前的老照片,讶异原来的自己真是一点富贵态也没有!于是想起了已在记忆边缘的父亲,嘲笑当年那愚蠢的保守。
  正挂着嘲笑发着呆,眼前突然被一片昏黄蒙盖,猛抬眼一看——原来是当年的快拍的日记。他释然一笑,摇晃着脑袋,自嘲大惊小怪,连忙删除。
  可黄光的长波延时了“余晖效应”,在暂留的影像上,他似乎觉得哪里不对劲,盲目地删了几张后,越想越慌,他感到额上发冷。于是赶紧调出回收站,找到了那篇日记。
  果然,他余晖里没有看错,最后一面有两篇日记,10月4日的不是最后一篇!另一面隐隐地现着铅笔的痕迹,因黄光的镜面反射而模糊,但可以确定,那应该是10月5日的,那才是最后一篇。
  手机自带的档案复原仪,轻轻在另一面上扫描着,真是先进,不到五秒,内容就复原百分之九十了,最后一篇日记,清晰地弹在了空气中:
  不知不觉写到了最后一篇···
  唉, 我真是老糊涂了,竟然天真地以为人类应该不会利用过度到触发“并容核变”。虽然那得要多高动能的氢基粒子之间的相撞才会降变为碳基生命元素、又得要多少氢基粒子才会积累到降变到84号元素以上而具有放射性,概率为100亿分之一!但人类贪婪的欲望更是无法估量,几百万年和谐的自然在短短两百年间就被毁坏得支离破碎,那么有什么理由可以怀疑人类无法触发呢?新技术只能助纣为虐,人类无法从根本认识破坏自然的危害,终究会像这本日记一样,翻到最后一篇,还浑然 看不见!
  唉,希望这场风波能赶快平息,我也时数不多了···
  眼睛木讷地盯着屏幕,喉头像插进了一把刀,哽咽着,想说,但说不出。邹鹏听见有人揿响了门铃,在大声喊着:
  “邹董!邹董!您看消息了吗?氢基体卫星发射成功啦!他们提到你,你再一次成为了头条!您看到了吗?”
  您看到了吗?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创客空间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