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疼痛

北京医院 2019-04-04 作者: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 华震

  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至少约80%的人群患有一种慢性疼痛,50%以上的老年人被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慢性疼痛所困扰。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各种关节炎,各种退行性改变,各种创伤、手术病史,各种内科疾病,各种血管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癌症等等,都可以诱发老年人持久不愈且愈演愈烈的慢性疼痛。

  许多老年人终年都生活在各种疾病所导致的疼痛之中。日积月累的慢性疼痛夺走了老年人自主活动的能力、安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带来的只有保姆形影不离的搀扶、每天大把的药物服用以及对医保费用的不断盘算。日常活动的受限、生活质量的严重降低和社会负担的大大加重,使老年人疼痛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关注的普遍问题。

  疼痛是人体发生疾患的一个求救信号,提示身体出现了问题。但迁延不愈的疼痛不仅是原有基础疾病的信号,同时也是诱发新疾病及出现意外情况的罪魁祸首。剧烈而持续的疼痛更容易诱发老年人原有基础疾病的急性发作与加重,如突发心梗、脑血管意外、诱发心衰等等。一个控制不佳的急性疼痛会逐步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又会迅速改变老年人本已脆弱的神经系统,使疼痛不断放大与恶化。睡眠的剥夺,情绪的抑郁与焦虑,使老年人很容易就被慢性疼痛所击垮,严重的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

  老年人常见的疼痛除了颈肩腰腿痛及骨关节疼痛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俗称缠腰龙、蛇盘疮)、三叉神经痛、骨质疏松痛、痛性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外伤及手术后存留的疼痛、还有癌痛等等。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老年人几种常见的特殊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当老人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感冒、受凉及精神压力过大,便容易出现一种令许多人痛不欲生的病毒感染,这就是俗称“缠腰龙”的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病毒原本潜伏在我们的神经节内,抵抗力下降时它们便会“苏醒”,就会大量复制并侵蚀破坏相应的神经和皮肤。许多病人首先出现疼痛,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在疼痛部位皮肤出现小水疱。老年患病人群中有20%-40%左右的患者疼痛并不会随着水疱痊愈而消失,顽固的疼痛会迁延数年甚至十余年。急性带状疱疹期疼痛没有得到很好控制,超过一个月后就会演变成为复杂而顽固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以,带状疱疹患者发病后不仅要到皮肤科控制好病毒感染与皮疹,更要及时到疼痛科就诊,良好的控制疼痛,避免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剧烈疼痛,疼痛性质为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为一种程度十分剧烈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痛”,其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老年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正常的说话、刷牙甚至微风拂面时都可能会诱发出明显的剧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可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对疼痛的惧怕而不敢洗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轻易下咽,从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目前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但长期服用此药副作用较多,如嗜睡、眩晕、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障碍等等。疼痛科目前开展的微创介入治疗: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具有微创、精准、疗效好的特点。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在多数骨质疏松人群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以骨骼疼痛、身长缩短、驼背、易于骨折为特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为腰背痛,在疼痛患者中约占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减轻,直立后伸时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骨质疏松症人群的治疗包括:补充活性钙,适当的户外光照和活动都是有益的,同时针对骨质疏松的原因使用药物调节骨质吸收的速度,女性因更年期雌激素减少导致的骨质疏松需适当补充雌激素等,所以,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结合运动、营养、预防和药物的多方面综合治疗。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老年人中糖尿病人群的比例较大,血糖长期控制不稳,会出现一些相关的心、脑、肾、眼部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症状表现为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左右对称的疼痛和/或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包括: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开始,逐渐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疼痛呈昼轻夜重的规律,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目前的文献报道,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且药物效果欠佳。疼痛科开展的微创介入治疗: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毁损对此类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

  癌痛:肿瘤导致疼痛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肿瘤的直接压迫、侵犯相关组织与神经;治疗肿瘤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与肿瘤相关的疼痛等。肿瘤疼痛病因不一,病理机制复杂,可为局部性、可定位的,也有弥漫型、部位不清的;其性质表现可多种多样,如:胀痛、刺痛、酸痛、绞痛、抽痛、隐痛、撕裂痛、刀割痛、刺骨痛、冷痛等;其疼痛程度差异较大,有些患者疼痛轻微,服用镇痛药物后可很好的缓解,但也有些患者疼痛极其剧烈,口服镇痛药物剂量极大,甚至一些有创的方法也很难完全消除其疼痛。对于肿瘤相关的疼痛,我们首先应相信患者的表述,仔细倾听他们对疼痛的描述;其次是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肿瘤与疼痛病史、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对生活的影响、镇痛治疗史等等);第三,应注重疼痛的动态评估,以利于检测疼痛病情变化及镇痛的不良反应,有利于调整药物剂量,以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单纯口服强效镇痛药物有时很难满足患者的镇痛要求,疼痛科在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可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行微创手术进行选择性神经毁损,在特殊部位放置与使用镇痛泵,从而达到最佳镇痛效果,同时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与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创伤后疼痛:有过骨折或做过其他手术的老年人,一遇阴雨天气,旧伤部位就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疼痛;有些手术患者术后在伤口部位出现了持续的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为什么阴雨天气旧伤部位容易出现疼痛?原来,骨折或手术后,伤口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会形成一些疤痕,疤痕组织内的神经纤维对外界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当空气阴冷潮湿时,一方面可使疤痕组织及其附近的肌肉、血管收缩,造成组织供血不足,从而降低疤痕组织对疼痛的耐受力;另一方面,由于疤痕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随外界气候变化发生收缩和松弛的程度不一样,因此在受到阴冷、潮湿等刺激时,疤痕组织内的神经纤维会受到牵拉或挤压,使人感到疼痛不适。而那些手术后出现持续性疼痛的患者则可能是伤口的瘢痕对一些神经的卡压或神经末梢创伤后形成了神经瘤,从而出现了持续性、顽固性疼痛,如开胸手术后的肋间神经痛,截肢后的残肢痛等。针对创伤或手术后疼痛,许多手术科室都无能为力,但疼痛科却可以一展身手,去除许多创伤后的顽痛。当然,为了预防和减少旧伤疼痛的发生,老年人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平时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阴雨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并通过空调或电暖气对室内进行增温除湿。另外,经常对旧伤处进行按摩,可促进疤痕部位的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这些部位对寒冷和潮湿的抵抗力。如果疼痛持续且比较剧烈,可以到疼痛科采用相应药物或相应微创介入神经阻滞治疗,调节神经功能促进其恢复。

  针对各种特殊疼痛的治疗,我们应先积极的寻找病因,采用针对病因的积极治疗,依据患者的意愿可采用先口服药物治疗,无创治疗逐渐至微创神经介入治疗,在避免开刀痛苦的前提下,微创、精准的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总之,对老年人的建议是:适当规律进行户外活动,让身体的每一部位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散散步、打打拳、舞舞剑。但老人也应注意自身已存在的问题,如有膝关节炎的患者要减少上下楼梯或爬山的活动项目;保持规律、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积极控制原有疾病,根据医生建议规律服药,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发挥自我的价值。

  当然,如老年人群遇到一些疼痛问题时,也一定别忘了可以前往疼痛科向专家进行咨询与求助,疼痛科医生会耐心为老年朋友解决慢性疼痛的困扰。疼痛科为老人在药物治疗与开刀手术治疗之间又增加了一项重要的新选择,疼痛科将为提高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北京医院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