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25).jpg

感觉自己意志力不足?可能源于这4个心理效应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05-17

  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等一直被认为是成功者的必备特征,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表示,“钢铁般的意志力和优秀的性格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意志力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标的一种品质。很多人认为自己意志力不足。那么,意志力不足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如何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呢?

  1、意志力极限效应。个体的意志力有极限并且能够被消耗(为你解读“意志力损耗”),研究证明,如果个体刚刚做过需要消耗意志力的事件,那么他完成下一件需要消耗意志力的事件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简单来说,个体的意志力就像肌肉,有一定的承受范围,而且用多了也会疲劳。个体要想应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从全局出发,有选择地使用意志力,将意志力消耗在比较重要的事情上;另一方面要坚持训练,以提高自己意志力的极限值。

  2、补偿心理。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如果因为某些缺陷而无法实现目标,那么他就可能会用其它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焦虑、树立自信。反过来说,个体如果做了一件让自己特别满意的事情,那么他就有可能以此为理由放纵自己。事实上,适度放松是对成功的奖赏,能够激励自己前进,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能够随意放纵,特别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个体切忌沾沾自喜。

  3、“那又如何”效应。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那又如何”效应,也就是常说的“破罐子破摔”。举例而言,当个体感觉疲劳、情绪低落,有挫败感的时候,意志力会有所下降,此时可能产生“反正都已经这样了,放纵一下又如何”的想法,但在放纵之后,个体不仅感觉更加疲劳,而且还会产生后悔等负面情绪,如果不加以调节,就会陷入“放纵、后悔、再放纵、再后悔”的恶性循环。因此,在疲惫的时候,个体要学会使用正确的放松方式,必须明确“放松不等于放纵”;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个体要勇于挑战,并从中吸取经验,而非一味地逃避。

  5、意志力传染效应。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心理学上讲,个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他人想法、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而诱惑和意志力也都具有传染性。因此,个体如果想提高意志力,不妨在自己的社交圈内找一个榜样,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科普讲师曹荣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