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2.jpg

储存食物有妙招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4-22 作者:尹佳

  新鲜的食材,是制作美食的关键。每一类食材都有其独有的性质,对于它们的保存也需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长时间留住食物的鲜香。

   

  低温保存 

   

  冰箱是低温保存食材的重要工具之一,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冰鉴”一物。古籍《周礼》中有记载,将冰放置在特殊构造的盒内,再将食物置于冰的中间,便可起到保鲜作用。食物的腐坏主要是由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的,低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繁殖,但不能将其消灭。然而,每一类食物都有不同的安全温度区间,并不是温度越低对食物的保鲜效果就越好。例如,鲜鱼应保存在-3℃以下,猪肉需储存在-18℃以下,白菜适宜存放在0℃左右的环境中,红薯的最佳保存温度为15℃以上,温度低了就会僵心而不能食用。所以,根据食物类别,合理地设定温度区间才能更好地达到保鲜效果。

  高温灭菌 

   

  高温灭菌也是非常有效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之一。食物通过高温工序之后,再将其密封起来,冷却后即可对食物形成完整的保护屏障。对微生物的高效清除能让食物的腐败变质速度变得非常缓慢,因此食物的保质期也会较长。罐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让罐内形成真空状态,还让其内部处于低微生物量状态,使得细菌繁殖受到了限制。

  脱水干燥 

   

  脱水干燥方式常用于春节前制作腊鱼、腊肉。顾名思义是将食物内的水分降到一定程度,降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环境质量。目前,脱水主要依靠日晒、阴干、加热或冷冻,其中日晒是最常用的脱水方式,但维生素的损失最多。另外,现在超市中有很多脱水蔬菜,它是将新鲜蔬菜经过洗涤、烘干等加工制作,脱去蔬菜中大部分水分后而制成的一种干菜。既易于贮存和运输,又能有效地调节蔬菜生产淡旺季节。在食用时只要将其浸入清水中即可复原,并保留蔬菜原来的色泽、营养和风味。

  腌制 

   

  腌制的作用原理是提高渗透率,一般腌制采用的原材料是食盐和白糖。腌制时,食盐的浓度要保持在15%至20%之间,才能最大限度地消灭微生物,在后期烹饪时也基本上不用再额外添加食盐。而像果脯、蜜饯之类的糖渍食物在腌制时要保有60%至65%的糖浓度,才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在存放时要做好密封和防潮工作,阻断微生物的生长所需。

  醋渍 

   

  醋渍是通过化学方法达到食物储存的目的。PH<4.5的酸性环境不适合大多数细菌的生长繁殖,而醋中的氢离子是酸性环境的必要元素。通过添加食醋来保持蔬果类食物的鲜美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不仅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还能得到酸爽的口感。

  除了上述这些食物保存的基本方法外,不同的食材在不同情况下保存也需要格外注意,比如五谷杂粮、牛奶等食物要避光,以免破坏其中的维生素;水果蔬菜同放易变质;将生菜放入冰箱时铺张纸巾,可以保证生菜不蔫;保鲜膜包住根茎可延长香蕉的保存时间等。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