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388_093456471000_2.jpg

辟谣!吃完螃蟹喝酸奶会中毒?你又被朋友圈欺骗了

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8-06-19

  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最近,朋友圈现一条“紧急提示”:吃完螃蟹和大虾千万别马上喝酸奶,也不能吃香蕉,否则会中毒!这则消息中甚至指出有孩子在吃完大虾后喝酸奶,由于救治不及时而致死。

  

  这则消息乍一看十分吓人,却并未明确指出这些食物同食究竟会生成何种能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物质。网上关于吃虾、吃螃蟹配上酸奶或香蕉会导致中毒的消息也是随处可见。

  

  那么,螃蟹、大虾不能与酸奶、香蕉同食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危言耸听?吃螃蟹、大虾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食物相克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这几样到底能不能同食?

  首先,这几样东西是可以同时食用的,也未曾有确切的相关致人死亡的报道。螃蟹、大虾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其蛋白质、微量元素含量均十分丰富,常常食用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螃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常吃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也有辅助作用。

  

  此外,酸奶和香蕉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于乳糖不耐或者消化不良的人来说,酸奶有着很好的吸收和缓解的作用。

  

  而香蕉属于高钾低盐水果,可促使体内过多的钠离子排出,常吃可以预防心血管类疾病。虾蟹与酸奶、香蕉中并没有同时食用会致人中毒的成分,严重者会致人死亡更是无稽之谈。

  

  吃螃蟹或大虾时需要注意什么?

  尽管虾蟹可以与酸奶、香蕉同时食用,但它们在食用时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螃蟹性味寒凉,且常吃腐化的生物尸体,其腮部和肺部可能带有大量细菌,若过量食用容易引发刺激胃肠道,引发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我们建议大家在家烹制螃蟹时,可以用黄酒、白酒将其浸泡一段时间以消灭部分细菌,同时一定要用高温至少蒸30分钟,直至把螃蟹彻底蒸透。

  

  在食用时还可以搭配一些姜丝、黄酒等性味辛辣的食物。成人在食用螃蟹时,一次也不要超过2只,以免对脾胃造成过大负担。此外,西瓜、西洋参等食物属性寒,若是与螃蟹同时食用,很有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

  

  除了要注意食用方式及食用量以外,易过敏人群也应该对虾蟹类食物格外小心。螃蟹、虾类中的蛋白质含量都比较丰富,其壳中也含有丰富的几丁质,这两类物质是过敏体质的常见过敏源,食用后极易引发过敏反应,从而导致打喷嚏、喉咙痒、皮肤瘙痒等一系列症状。

  而对于身患免疫性疾病的人群而言,若是食用虾、蟹后引发免疫反应,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小朋友的消化、免疫功能也尚未完善,若过量食用螃蟹,也很容易引发腹泻、过敏反应。因此,小朋友不宜多食螃蟹。

  食物相克的说法是真的吗?

  食物相克这种说法无论是从实际案例还是从成分分析来说,都是谬论。食品卫生部门根据十几年来的研究表明,任何无毒的、可以吃的食物都可以在一起吃,并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那为什么仍有很多人在食用了所谓的相克组合的食物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呢?实际上,这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以及自身身体状态(如过敏、乳糖不耐受、肠易激综合症)导致的。

  细菌感染

  鱼虾蟹等水产品容易被霍乱弧菌污染,如果由于食用此类不洁的水产品导致胃肠道疾病,同时又食用了其他食物,很有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由于“食物相克”导致的。

  

  过敏现象

  

  过敏原主要包括海鲜、花生、鸡蛋、麸质食品等。易过敏人群只需食用少量过敏原食物即会引发过敏症状,同时,机体的过敏原会随着生活环境、自身身体状态等多种因素变化,因此许多人群会在食用平时不会过敏的食物后产生不适症状,并将其误认为是“食物相克”导致的中毒。

  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人缺少由小肠细胞分泌的乳糖酶,无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表现为饮奶后出现腹部紧张、肠鸣、腹痛、排气、腹泻和全身软弱无力等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

  这是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约为1:2。

  这种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此类患者在食用了“相克”的食物组合后,若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也常常会将其误认为是“相克”导致的中毒症状。

  最后,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膳食中,不必纠结于所谓的“食物相克”,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食材,平衡膳食,合理摄入能量才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原则。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平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