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4).jpg

走出高血压防治的误区(二)

中国药学会 2018-08-08

  没症状就不是病的误区

  一位中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超过18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属于三级高血压。但是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不吃药也没有任何感觉,所以一直不愿意吃药。经过检查发现,他的小便里已经有微量蛋白尿,且有心脏组织肥厚等症状。实际上高血压的危害不仅仅是血压增高,还有其对肾脏、心脏、脑血管等的损害。同时,有些降压药不光是降血压,还可以保护你的靶器官。特别要提醒的是一种药物的治疗一般只对一级高血压患者有效,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是需要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控制。只要合理联合,两种药物可以把副作用抵消掉,同时增强降压效果。

  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

  有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准好,其实不然。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高血压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压升高外,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体重超重、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性格暴躁等。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治疗高血压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非药物治疗有: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适当镇静)、饮食治疗、运动等。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应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疗。3-6个月后复查血压,如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可继续非药物治疗,并定期测血压;如症状明显,则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药学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