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中国药学会 2018-11-14 作者: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康怡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

  一、营养补充剂,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

  二、骨吸收抑制剂,如降钙素、双磷酸盐类、性激素或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三、骨形成刺激剂,如甲状旁腺激素,氟化物等。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应以降低骨折风险为终点指标。

  

  钙剂

  目前,钙干预的临床研究尚未见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如便秘,胀气等。建议碳酸钙在进餐时服用,枸橼酸钙则可以在空腹时服用。钙剂日剂量通常不超过2500mg,否则,再大的剂量也不会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相反可能会导致用药过量的风险。

  

  维生素D

  维生素D实际上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可以通过对皮肤的光照作用——即日光中紫外线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作用,而生成内源性维生素D。防晒系数为8以上的遮光剂会阻碍97.5%的维生素D生成。维生素D在体内经肝脏代谢为25-(OH)D3,然后在肾脏代谢为1,25-(OH)2D3后发挥活性作用。肝脏转化的过程非常高效,极少受到肝脏疾病的影响。肾功能障碍对1,25-(OH)2D3羟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大,故部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服用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D在体内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故摄入过多维生素D将导致人体自身分泌功能下降。

  

  

  降钙素

  目前国内常见降钙素为人工合成降钙素的衍生物,如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剂型主要有注射剂和鼻喷剂。使用降钙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易过敏体质、哮喘或有其他过敏史的患者使用时须慎重。②妊娠、哺乳妇女、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尚不知,故使用时应充分权衡收益与风险。③注射时若有剧烈疼痛或血液回流时,应迅速拔针更换注射部位。④长期使用会产生逃避现象,使疗效下降。降钙素通常不用于骨质疏松的预防,现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压缩性骨折所导致的骨痛等。

  

  双磷酸盐类

  双磷酸盐具有快速提升骨密度,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新发骨折危险的作用,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用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体现在消化道方面,如食管炎等,因此要求患者在清晨空腹口服药物,并且大量饮水,同时在服药后至少30分钟内保持上身直立,以减少食物对食管的刺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感冒等症状,通常持续时间不长。

  

  

  温馨提示

  除药物治疗外,骨质疏松症还应该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多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的食物,钙利于骨的矿化、磷可以抑制钙从尿中排出体外,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骨质的形成,但伴有肾衰竭者要选用优质蛋白饮食,并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加强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机械负荷能够增加骨密度,减低骨丢失率,降低骨折风险。同时运动还能增强应变的能力,减少骨折意外的发生。运动项目应加入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尽量避免使用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如苯妥英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氯硝西泮,加巴喷丁等。

  出品: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作者:康 怡

  审核:王华光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药学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