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解读流感治疗的三类基本原则

科普中国网 2019-03-06 作者:高福 刘欢

  病患的治疗需要科学的方案,疾病的防控也同样如此,“治理”与“治疗”相辅相成。达菲,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对于流感的治疗基本原则,主要分为三类: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重症治疗。

  对症治疗就是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可采用鼻导管、开放面罩及储氧面罩进行氧疗;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等细菌感染时恰当地使用抗生素以及其他根据临床症状采取的一般性治疗。 

  重症治疗遵循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原则,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以及其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对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发病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48小时)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症状无改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48 小时,为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也可以抗病毒治疗。 

  抗流感病毒治疗中,与其说传播范围广泛,倒不如更觉得产品名称简单,而为人们所熟悉的抗病毒药物——达菲,全称: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即奥司他韦。 

  这一类药物统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能选择性地抑制呼吸道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止子代病毒颗粒在人体细胞的复制和释放,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具有抗病毒有效性、低耐药性、良好的患者耐受性等优点,有效地预防感冒和缓解症状,在感冒初期48小时应用,可明显缩短流感的持续时间。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帕拉米韦(Peramivir)都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离子通道M2 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看到三串“韦”字尾的药名,内心可否亦有同感。 

  “干预”一词,最常见在医学治疗方面,最常被用在心理学,指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将这个概念的对象运用到群体方面,就是健康保护和疾病防控的治理,对一个国家而言指导治理的基石就是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修订后的法律公布,自2004 年12 月1 日起施行,明确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乙类传染病;而且,对乙类传染病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高致病性禽流感赫然进入“最高威胁级”名单。如何应对危机?看看法律怎么说。 

  疾控、医疗、社会,共同布下疾病防控的“天罗地网”: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 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 

  本文摘自《流感病毒——躲也躲不过的敌人》,作者:高福、刘欢,经科学普及出版社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