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量”

大美科学 2020-06-09

  2020年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元年,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学普及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国家公园科学全记录主题内容。首期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概况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汹涌澎湃、波涛滚滚的江河,源头都在同一个摇篮,那就是平均海拔四五千米的青海省腹地。世界上很难再找出这样一个地方,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名山大川;世界上也很难找出三条同样的大河,它们是如此相近,血脉相连。众所周知,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澜沧江是重要的国际河流,一江通六国,是国家和民族友谊的纽带。所以说,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格局”也无时无刻体现着三江源作为三大江河源头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范围以三大江河的源头典型代表区域为主构架,整合了原来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形成了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3个园区在内的“一园三区”格局。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地理位置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我国西部的青海省境内,平均海拔3500-4800米,处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三江源区域同时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江源的“安危”关乎的不仅仅是青海省和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更关乎的是世界的生态安全问题。因此,三江源不仅仅是中国的三江源,也是世界的三江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保护伞”

  三江源国家公园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场所,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国家公园的很多方面,例如气候是什么样的,动植物都分布在哪里,为什么会在公园内的某一个地方出现峡谷或者瀑布,原来生长着很多植物的地方怎么会变得光秃秃的,一条河流的水来自哪里,生活在这里的人有哪些独特的传统文化等等。帮助我们解答这些问题的人可以是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气候学家、水文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等。他们可以是国家公园内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大学的老师学生,也可以是你和我。有些国家公园会针对中小学生开设环境教育项目,让中小学生化身小小“科学家”,在公园内研学游行,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科学研究

  科研人员按照体制机制、生态保护关键技术、生态机理和生态监测、信息化等主要科研方向,开展重点课题研究,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在应用基础研究上,开展生态和社会调研,进行地球科学研究,提升对生态系统演变机理、生态安全格局及气候变化影响等关键领域的认知能力;在技术研发上,有针对性地提升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技术水平。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科学研究工作,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三江源“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它的地质地貌、水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民俗文化等。

  

  三江源在众多“保护伞”的庇护下正健康茁壮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调会持久传承下去。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地质地貌、水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民俗文化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三江源,而它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成就其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大美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