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博物馆丨中国美术馆:建立中国现代美术的展示序列

大美科学 2019-06-13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李政道先生

  文/宁远

  科学和艺术似乎是两个矛盾的个体,它们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面貌,艺术追求情感的主观表达,科学则倡导用客观的角度去探求真理。但实际上,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的主体能力的彰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彼此成就共同发展。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把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人不尽其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对焦点透视、解剖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并将他对科学的见解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达·芬奇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不仅对后来的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可以说达·芬奇是最早洞悉到科学与艺术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发挥到极致。

  对手臂肱二头肌运动的研究

  (达•芬奇,1510年,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达·芬奇画过许多人体骨髂的图形,基于人体解剖研究使得达·芬奇设计出史上第一个机器人。他的画作还曾激发英国一位心脏外科医师领先发展了修补受损心脏的新方法。

  (图片来源:知乎)

  

  近些年来,艺术与科学领域发生的深度变革促使它们在多个层次上发生了交叉和融通:一方面,科技进步对艺术形态和传播方式的影响,如摄影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都已经或将要深刻改变艺术的创作过程和呈现形式,并促使和激发艺术家不断拓展艺术的边界;另一方面,体现在艺术家对科学的智性特性所进行的人文反思之上。

  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得益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促进发展,科学和艺术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今天我们走进中国美术馆,共同领略艺术与科学的交融之美。沿着艺术创作的发展脉络,探寻其中所突显的科学发展的印记。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1958年开始兴建,1963年由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并正式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文化标志性建筑。

  

  中国美术馆全景图

  

  中国美术馆(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设

  

  计

  造型参考敦煌“九层楼”

  戴念慈设计中国美术馆造型借鉴了莫高窟标志建筑“九层楼”(第96号窟,高45米)

  中国美术馆的主楼馆舍为古典阁楼回廊式建筑,高檐飞脊,金色的琉璃瓦配以玻璃花饰和乳白色面砖突显民族风格。

  这一颇具民族风格的建筑是由著名建筑师戴念慈设计完成。当时考虑到美术馆堪称国家的艺术宝库,那就要在设计上将宝库这个词形象化,于是戴念慈想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代表——敦煌莫高窟。

  戴念慈汲取莫高窟96号窟“九层楼”飞檐古典形式,正门廊及廊榭采用大屋顶式,略作点缀,与中间顶部的阁楼相呼应,其他部分则设计成平顶以解决展厅顶部采光。

  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很多博物馆,例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都是从皇家宫殿转成博物馆,现代美术馆建筑还少有问世。戴念慈在设计时,既考虑了美术馆展览作品需要的宽敞、光线明亮,又照顾到了观众欣赏、交流、需要公共交往空间。这座富有民族气息和传统审美的建筑设计,同时考虑了现代功能,该设计在当时功能上比较先进的。

  中国美术馆-内景图

  

  主楼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一至六层楼共有21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6660平方米;建筑周边有3000平方米的展示雕塑园;1995年建现代化藏品库,面积4100平方米。为适应国家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中国美术馆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鸟巢”旁兴建新的国家美术馆,新馆的功能性设计包括了收藏与保护系统、展示与陈列系统、数字美术服务系统、公共服务包括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公共教育系统和美术馆内部管理系统等,全新规划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的视觉窗口

  中国美术馆是国家美术平台,着眼中国美术主流发展。中国美术馆现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1万余件,从古代到当代,各时期的中国艺术名家代表作品,构成中国美术发展序列,兼有外国艺术作品,同时也包括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

  藏品中有苏轼、唐寅、徐渭、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天寿、蒋兆和、吴作人、李可染、董希文、吴冠中、朱德群等中国艺术大家的作品,于右任、高二适、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家的作品,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萧传玖、张充仁、王朝闻、潘鹤、刘焕章、文楼、朱铭等雕塑家的作品,也包括毕加索、达利、珂勒惠支、安塞尔·亚当斯等在内的外国艺术家作品。

  

  建立中国现代美术

  的展示序列

  

  中国美术馆从建立来,一直致力于建立起丰满、清晰的中国本土的现代美术序列。一方面展示陈列来直观体现中国美术的文化属性;另外一方面是要向世界展现中国美术自身现代之路。

  例如,2019年5月30日—6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13—17号展厅,举办“版中情深——2019国际版画交流展”。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国、日本、苏联、欧美等国的版画作品,见证了中国版画与世界各国版画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从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直观感受到中国版画与世界版画交流互动的发展样貌,这样的交流互鉴一直伴随新中国版画事业的发展。从建国初期对苏联、东欧国家的现实主义美术的学习借鉴,到改革开放以来与欧美国家现当代艺术之间的交流互通,再到“一带一路”框架下,与相关国家开展的艺术交流成果,都在此次展览中得以充分展示。在“一带一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的今天,以“版中情深”为主题的展览,彰显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

  中国美术馆在国家文化的层面继续肩负着时代的责任,既有传统文化的弘扬,又有当代艺术的推动,还有“走出去”的义务,任重道远,未来它将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馆藏品

  《湖山一览图》

  (唐寅)

  

  

  《独虾》

  (齐白石,1926年)

  刘桢公䜩诗一首

  (高二适)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

  (刘开渠,1958年)

  

  《父亲》

  (罗中立,1980年)

  它曾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力量打动了中国人的心

  

  抽烟斗的男人

  (巴伯洛·毕加索,1969年)

  

  版中情深——2019国际版画交流展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大美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