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大美科学 2019-01-22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校更名为武汉大学。

  很多人提到武汉大学,首先想到的就是春天武大校园里盛开的樱花。事实上,武大的建筑也是武汉大学最大的亮点。

  

  武汉大学樱花盛开时

  武汉大学,民国四大名校之一,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民国武汉高校,大师如云。国学大师黄侃、文学教授闻一多、气象学家竺可桢、教育家韦卓民、社会学教授李汉俊、美术教育家唐义精等名家会聚一堂。传道、授业、育人、争民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筹建及寻址

  武汉大学的筹集始于1928年7月,当时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同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刘树杞为武汉大学代理校长,同时任命李四光、王星拱、叶雅各、刘树杞等人为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李四光为委员长,负责在武昌郊外勘察校址,建设校舍。

  刘树杞(1890-1935),字楚青,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1928年8月至1929年3月任国立武汉大学代理校长。

  

  

  王星拱(1888—1949),字抚五,安徽怀宁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黄冈人,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

  

  

  叶雅各(1894—1967),广东番禺人,著名林学家、农学家,中国近代林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可是,新校舍究竟建在什么地方最为理想呢?李四光连续召开了几次筹备委员会议,但都没有得出什么结果。就在此时,参加了筹备委员会的农学家叶雅各向李四光建议:“武昌东湖一带是最适宜的大学校园,其天然风景不惟国内各校舍所无,即国外大学亦所罕有。”李四光听后便非常急切地要与他同去查看。

  

  武大校园的李四光塑像

  当时的珞珈山人烟荒芜,一片凄凉。李四光和叶雅各骑着毛驴,带着干粮来到了山下。然而,看到东湖这一带引人入胜的美景,李四光这位曾到过祖国万水千山的大地质学家居然激动得从毛驴上跳下来,紧紧握住叶雅各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校址了,没有比这更漂亮的地方了,您真是慧眼识珠啊!”

  

  开尔斯绘制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设计平面总图

  校舍的建造

  经全体委员实地考察后,1928年11月确定以武昌城外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远离闹市的罗家山(又名落袈山)、狮子山一带为新校址。李四光和叶雅各推荐开尔斯(Francis Henry Kales)担任新校舍建筑工程师,并赴上海邀请来开尔斯。

  

  20世纪30年代武大校园全景

  开尔斯实地考察后,认为这一带山丘坡缓且水源充足,山石、泉水、湖水均可利用,各项建筑依山而建可节省地基及石料,遂赞同以罗家山为校址。后闻一多将其改名为“珞珈山”。

  

  左:20世纪30年代体育馆在建场景;右:老照片

  工程于1929年3月开始勘测规划,主轴线为李四光勘测所定。缪恩钊带领助手沈中清及另外4名测工开始新校舍的测量绘图工作,经过5个月艰苦努力,按时完成勘测任务。开尔斯构思图纸时,常常在山上一站就是数小时,半年后完成了总设计图。

  1929年10月,正式聘美国建筑师开尔斯为新校舍建筑工程师,同时通过总设计图。1930年3月,新校舍工程开工。到1937年,校园工程基本完成。

  

  图书馆设计手稿

  开尔斯(Francis Henry Kales),美国人,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MIT),20世纪初在上海开业,1925年参加中山陵设计竞赛并获得名誉奖第三名,1928年被聘为武大校园总设计师。开尔斯有据可查的作品主要是中山陵竞赛方案和武大校园两项。

  从1929年到1936年,开尔斯先后为武汉大学设计了校园总体规划和文、法、理、工学院,男生宿舍,学生饭厅,图书馆,体育馆,华中水工试验所等主体建筑。

  这组建筑包括武大牌楼,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大楼,宋卿体育馆,老图书馆及广场,男生寄宿舍(樱园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半山庐,周恩来故居,郭沫若故居,华中水工试验所……

  建筑风格

  

  武汉大学鸟瞰

  开尔斯的设计按照建筑设备委员会“实用、坚固、经济、美观、中国民族传统式外形”的要求,贯穿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思想,采用“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手法,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对地形的巧妙利用。

  建筑集古典与现代建筑之美,开当时建筑风格之先。校园因山就势,融合自然,大量运用“地不平天平”的设计手法,建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建筑组群变化有序,特别是在规划上,建筑群相互构成对位对景,面面相观,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环境空间层次。

  

  落成之初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

  

  落成之初的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

  在建筑上,采中西建筑形式之长,把西方的水泥、钢结构、西式的双立柱与中国的歇山顶屋檐结合,使单体建筑有了西式的宏伟,群体建筑有着中式的宫廷楼阁,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也是上世纪西式建筑中国化的典范。

  

  武汉大学彩色明信片(上世纪三十年代)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由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与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和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一起作为首批中国大学校园内历史建筑群现址,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总面积在入选的三所高校建筑群中居于首位。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武大的早期建筑。

  建筑介绍

  校门牌坊

  

  

  校门牌坊

  作为武汉大学的“门面”,武大的校门牌楼可以说是兼大气与古韵与一体。牌楼上用繁体从右到左写着“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在校门牌楼下的石碑 上刻着武大的校训。而在牌楼的背面,还刻着六个大字,概括了武大的基本学科分类,从右至左依次是“文、法、理、工、农、医”,这几个字都是繁体。

  1937年的牌坊

  

  

  牌坊老照片

  武大牌坊曾三度改头换面,从精致的木制牌坊到灰色的花岗岩,都见证着武大历经的风霜雨雪和历史变迁。

  行政楼

  

  

  行政楼顶视图(图片来源:知乎@江城子)

  行政楼

  其前身是始建于三十年代的理学院和工学院大楼

  武汉大学行政楼,是武大赫赫有名的早期建筑。行政楼是四角重檐攒尖顶的正方形大楼,大楼背靠珞珈山而建。在政管院办前的草地上观望古香古色的行政楼,总让人产生穿越到古代一般的错觉。在行政楼的一侧,种满了樱花。春天樱花盛开,行政楼掩映在粉色的花海中,古朴的建筑与星星点点的樱花交相辉映。

  老图书馆

  

  

  图书馆顶视图(图片来源:知乎@江城子)

  图书馆

  位于狮子山顶的皇冠形仿故宫建筑,也是珞珈山麓最高的建筑,武大的精神象征。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被看作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这里不仅有藏书,有自习室,也是珞珈讲坛的主讲地;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位于狮子山顶,是武汉大学的至高点,前面就是樱顶、老斋舍、樱花城堡。

  

  图书馆

  图书馆平面呈“工”字形,由目录厅、检索厅、阅览厅、书库和辅助服务厅五部分组成,其中书库使用面积约1186平方米,能藏书近200万册。

  建筑外部装饰极具中国传统特色,顶部塔楼是个八角垂檐、单檐双歇山式。上立七环宝鼎,兼有排气之功用。屋顶上有采暖烟囱,南屋角立有粗大的隅石,北屋角立有小塔,其间护栏以左右的勾阑和中央的双龙吻背,造成“围脊”的效果。两副楼屋脊与大阅览室相连,叫“歇山连脊”。

  

  该馆是中西建筑设计理论、技艺、手法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佳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率先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钢筋混凝土矿架和钢桁架混合结构)仿中国古典建筑的成功之作,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潮流、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

  老斋舍

  

  

  

  老斋舍

  老斋舍,当年的学生宿舍,建于1931年,位于武大老图书馆南侧,整栋建筑与狮子山相连,不仅取了“斋舍”这个充满古意的名字,而且各层宿舍的门楼分别以以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命名,而不是现在的“一单元、二单元”。因为每年樱花节的缘故,很多人把老斋舍叫做樱花城堡。

  宋卿体育馆

  

  宋卿体育馆于1936年竣工,是当时中国规格最高的大学体育馆。体育馆由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的儿子黎绍基和黎绍业捐资修筑,黎元洪字宋卿,宋卿体育馆的名称就由此而来。宋卿体育馆被划分为为上下两层,总面积达2748平方米。楼上是篮球场,楼下是健身房。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受张之洞办学的影响.黎元洪对兴学育才也很关注。他在世时,鉴于武汉最高学府之缺乏.曾想在武昌创办一所江汉大学,后因世事变故,事未尽便撒手西去,因而此梦未圆。1934年3月16日,黎元洪在天津的两个儿子黎绍基、黎绍业给当时的国立武汉大学写来一封信,诚肯地谈了他们先父的遗愿,并提出将这笔款项捐赠给武汉大学。

  体育馆四周绕有回廊,屋顶采用三铰拱钢架结构,形成当时西方非常先进的建筑工艺——巴洛克式轮舵形山墙和三重檐歇山顶。

  半山庐

  

  半山庐,又称单身教授宿舍,位于珞珈山腰西北,建筑无雕饰讲究,整栋楼用色简拙,皆青砖墨瓦,外表极显质朴无华之能事,与珞珈山的苍秀山势混为一体。据说半山庐的建筑与选址是武大一位研究易经的教授所设计。虽依山而建,但庭前却异常开阔平坦。本是单身教工宿舍,家眷不在武汉的教授大多住在这里。

  作者:油钉

  景观设计师,自由撰稿人。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大美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