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为何如此珍贵?

大美科学 2019-01-22

  

  前两天,这则感动人心的消息在微博上疯传。在我们看到护士小姐姐的善良的同时,“熊猫血”一词也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为何“熊猫血”如此珍贵?又为何血型对于输血如此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输血”这件事吧!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发展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对外伤、分娩、大手术等病患,输血已经是常规操作。和医学中的其他门类一样,输血医学也经历了从蒙昧到开明、从粗陋到精细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自身的血液“型号”有了更多的认识。

  神秘的血液

  早在古代,人类就察觉了血液的重要性。

  事实上,古希腊人相信吸食鲜血可以治病,古罗马斗兽场中角斗士喝下败者的血液以期获得更多的勇气和力量。还有人认为鲜血具有恢复体力、返老还童的神奇功效,吸血鬼的传说故事也同样层出不穷。

  在古代的中国,也有着许多与血液有关的传统。比如“歃血为盟”,人们认为血液里寄托了人的精神,用血立下的誓约是不能反悔、不能违背的。又比如“滴血认亲”,那时人们还不了解血型、抗原与抗体等原理,只是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血液似乎与遗传有关。在中医典籍里,刺破特定的穴位放血,也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滴血验亲是古代最狗血的科学发明之一。到目前为止,血缘关系的准确认定还只能通过DNA鉴定。

  

  输血,最初的尝试

  历史上有记载的人类第一次用血液治疗疾病,是教皇英诺森八世(Innocentius VIII )。

  1492年,他因患脑卒中而昏迷,众医生束手无策之际,一位医生建议用人血治疗,但当时医生们并不知道血液应该被注入血管,只是将血液从三名男孩身上抽出再注入教皇口中。当然,最后的结果不用说也能猜出来:教皇卒,那三名男孩也因失血过多而白白送命。

  

  教皇英诺森八世Pope Innocent VIII(拉丁语:Innocentius VIII ; 1432年 - 1492年7月25日)

  据说他的犹太医生Giacomo di San Genesio接受了世界上第一次输血,他让他喝了三个10岁男孩的鲜血。男孩随后死了。然而,这个故事的证据是不可靠的,具体真实存疑。

  在15世纪后期,人们一度认为精神错乱、抑郁、癫狂等症状都是因为“血中有毒”导致的,因此放血就成了一种治疗手段。“放血疗法”曾风靡一时,一直盛行到16世纪。罗马教皇的医生们所不了解的血液循环理论,直到1616年才由英国医学家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发现,至今正好四百年。

  

  放血疗法在欧洲中世纪风靡一时

  哈维用动物实验阐明了血液在体内的环流方向和运行途径,他在1628年和1651年发表了两篇有关血液循环的论文,人类这才知道血液是如何在体内流动的。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

  

  哈维(左一)展示他的血液循环理论

  

  输血先河

  动物输血

  1665年英国医生理查德·洛厄(Richard Lower)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他把一只健康狗的动脉,和另一只放血后濒死的狗的静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健康狗的血液流进濒死狗的体内,让濒死狗活了过来。

  理查德·洛厄Richard Lower(1631-1691)

  这时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觉得血液和精神、性格、灵魂存在联系。受到动物输血的启发,人们认为将动物的血液输入人体,能治疗麻风、溃疡等疾病,还能改变性格,治疗精神疾病。后来,由于以各种方式将动物血输入人体的治疗,都因出现输血反应而造成许多例死亡,被证明是失败的,法国和英国都颁布法律禁止给人输血。

  

  人羊输血图。这是个大胆的尝试,当然,结果也显而易见……

  

  曙光乍现

  禁令颁布后的一百多年,曾轰动一时的输血疗法变得无人问津。

  1817年,英国妇产科医生詹姆斯·布兰德尔(James Blundell)频频目睹产妇因大出血而死亡,对此忍无可忍的他,先用动物进行输血实验,取得成功后,设计了一套输血器材,进行了将健康人血输给濒死之人的治疗尝试。布伦德尔用病人的丈夫作为血液捐赠者,从他的手臂中提取了四盎司的血液,以便输入他的妻子。

  

  James Blundell

  他共为11例大失血病人输血,成功救治了其中的5例。1818年他在伦敦内科学会上作了关于输血的报告,他总结得出两项输血基本原则:1、只能用人血,2、只适用于大失血而濒临死亡的人。

  这次报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再次激起医学界对输血的兴趣,但当时人们对血型还一无所知,所以无法解释输血后有些病患能存活下来,有的却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

  

  血型的发现

  语言的破解

  1900年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发现了基于红细胞表面抗原的ABO血型系统,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人类的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障。他因此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1930年在斯德哥尔摩的Landsteiner

  1907年美国病理学家路德维格·赫克通建议通过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进行交叉配血来提高输血安全性,同年美国医生鲁本·奥腾伯格完成了首例使用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输血实验,此后他大力提倡血型匹配。随着研究手段的改进,人类不断发现新的红细胞血型,如Rh血型、MN血型等。

  

  什么是“熊猫血”?

  它竟然与熊猫无关,而与猴子有关?

  

  在人体内的血液有35种血型系统中,我们最熟悉的是ABO血型系统,分为A、B、O和AB四种血型。同时,临床上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血型系统:这就是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每个人都有Rh血型并必属其一。

  我国Rh阴性血比例甚少,目前比较公认的数据是0.3%。这些人一旦需要输血,除了要找到Rh阴性,还要以ABO血型区分,那么血型相同的比例就是万分之几(例如AB型Rh阴性血大概占万分之九),因此我们将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

  

  其实,“熊猫血”跟熊猫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为了形容这种血型比较稀少,是人群中的“国宝”罢了,但Rh的由来却与一种猴子有关。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q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1940年,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用恒河猴的红细胞免疫豚鼠和家兔,结果在豚鼠和家兔身上获得了一种免疫血清,这种血清不但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也可以与部份人的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红细胞跟恒河猴的红细胞有一个共同的抗原点(D抗原),故而以恒河猴的字头缩写命名。

  

  恒河猴

  

  “熊猫血”可能面临什么问题?

  目前情况下,稀有血型人群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

  稀有血型者一旦需要输血,难以及时找到同血型的人,找血难、找血慢使得他们可能面临手术延期、治疗延误、甚至危及生命。

  只有在需要输血时,你才会真正开始了解稀有血型的全部意义,你才会对未进行过充分的血型检测而感到懊悔。试想如果一个人发生意外急需输血,而这时医生却告诉家属病人是稀有血型,医院却无法找到足够的同型血液,这时该怎么办?病人生命垂危,没有血液就不能手术或化疗,这时怎么办?“熊猫血”产妇刚刚生下宝宝却发生大出血,稀有血型血液那么不好找,又该怎么办?

  而这些情况却几乎天天上演,笔者不止一次看到病人在等血的过程中病情恶化,甚至志愿者在赶来献血的路上,病人却因为失血而无法坚持等待,许多志愿者为此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第二:

  

  女性怀孕生产时面临:规范的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D抗体)、缺乏药品、生产备血、新生儿溶血等问题。

  

  第三:

  还有就是心理层面的问题了:“熊猫血”就是血型的一种表现形式,跟性别、身高一样,属于健康人群。坊间很多传言“熊猫血”是一种病或者容易得血液疾病、不能生育健康宝宝等等,这些误解甚至歧视导致“熊猫血”朋友们心理压力巨大。什么?因为你是“熊猫血”,男朋友要和你分手、婆婆逼你们离婚?呵呵了他们,想想你们到底是不是真爱,做出自己的判断。

  

  “熊猫血”朋友们的处境如何?

  

  1985年国际输血协会特别成立了一个稀有血型委员会,来协调、促进稀有血型的筛选、包装、运输,与国际合作等项目。世界上有四个较大的稀有血型库,分别位于英国、美国、荷兰与日本。其中最大的是在英国的国际稀有血型库。

  在我国,卫生部要求我国部分省级血液中心从2009年开始,在献血者中开展稀有血型筛选项目,同时将所有类型的稀有血型的血液以及稀有血型献血员的信息资料都保存起来。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稀有血型公益组织,他们共同为“熊猫血”朋友排忧解难。其中,中国稀有血型联盟是成立最早的全国性民间公益组织,全国各地都有联盟的志愿者,经过多年磨合,这个“以血为盟”的民间组织已经具备较强的志愿者紧急动员能力,一旦出现“熊猫血”告急,可以打电话向联盟求助。这些救助都是免费无偿献血,如遇索要钱物者千万不要上当。

  

  “熊猫血”离我有多远?

  

  你以为“熊猫血”离你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你。

  笔者曾经在高中时就看过电视上介绍万分之几的“熊猫血”,当时年轻的我还被节目中救助案例深深感动而流泪。哪曾想当时唏嘘感叹“熊猫血”好可怜的我,在几年后查出自己就是“熊猫血”,紧张的我连换三家医院查了三次才彻底相信!

  目前坊间比较公认的数据是0.3%。但是,2014-2015年中国稀有血型联盟做了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推算出Rh阴性血的比例约为2.27%(这一数据需要进一步验证)。仅从调查结论看,每百人中就至少有两个人是“熊猫血”,而一个普通人的社交圈子不过一二百人,也就是说任何人的社交圈子中都有“熊猫血”朋友,甚至你自己就可能是“熊猫血”。另外,Rh阴性血属于隐性遗传,即使父母双方都是Rh阳性,孩子也有可能是Rh阴性,所以每个人都应当进行Rh血型检测。

  

  我要怎样知道自己是不是“熊猫血”呢?

  就2014-2015年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的社会调查结果看,人们知道自己Rh血型大多是通过参加无偿献血、手术备血和女性怀孕时孕检得知三种渠道。如果你想现在就了解自己的血型,只要到医院说明要求检查Rh血型即可。

  

  检查出来我是“熊猫血”该怎么办呢?

  当然是赶紧找到小伙伴啦!去血液中心(或血站)登记信息,寻找相关公益组织都是不错的选择哦!

  知识卡片

  

  我们是谁

  中国稀有血型联盟成立于2004年,成立14年来拥有在册志愿者4万余人,累计救助6000余人次。我们只做两件事:针对稀有血型患者的无偿献血救助和稀有血型相关知识科普。

  联盟口号: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

  联盟目标:让稀有血型不再稀有!

  

  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科普宣传

  及免费血型检测活动

  自2015年,中国稀有血型联盟在全国多地举行稀有血型科普暨血型免费普查活动。检查出的“熊猫血”朋友,可自愿加入中国稀有血型联盟,为自己储存一份保障,也能为他人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刘丹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科普部负责人。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大美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