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流产人次逐年增高,性教材却再遇争议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 2017-03-14

中国人工流产人次逐年增高,性教材却再遇争议的头图

最近网络上一场风波,让中国的性教育问题又一次站到风口浪尖。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费尽心血,设计了一套名为《珍爱生命》的性教育健康教材。

  但最近,一位杭州的年轻母亲,在网络上怒斥这套由学校发放的教材尺度太大。一些营销号断章取义地截取部分并转发后,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随后,这本凝聚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9 年心血的教材暂时被校方收回。性教育课本的遭遇让人如此不是滋味,这不是第一次了。与性教育面临的各种争议对比的是,中国每年攀升的人工流产数量。

  中国的人工流产人次已经是世界第一

  据中国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统计,2000-2003年之间我国人工流产人次在600万以内,2003-2007年在800万以内,2009年已超过1000万,2015年已超过1300万(不包含药物流产,和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工流产)。

  1300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的人工流产人次已经是世界第一。

  我国人工流产折线图

  除了数字的攀升,我国的人工流产还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第一个是当前重复流产率高。2015年统计数据中的1300万人次中,重复人工流产者所占比例接近50%。重复流产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容易造成不孕症的发生。

  第二个是流动人口中未婚女性的人工流产及不孕率都较高,且逐年上升。

  第三个是低龄化态势明显,20-29岁未婚女性占65%,25岁以下女性约占50%,尤其大学生是人工流产的高发人群。

  这样骇人的数据,也难怪青春电影中如此乐忠于使用意外怀孕和流产的桥段。

  实际上,性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减少「性虐待、过早意外怀孕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感染包括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或在性取向方面所遭受的侮辱和歧视」。

  联合国 2010 年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就曾提到“要么放任孩子们通过媒体、网络、同伴和一些不良方式,在那些不完整信息、错误信息以及彻头彻尾性剥削行为的阴影笼罩中自己摸索;要么直面这一挑战,基于尊重和人权等普遍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清晰、详尽同时又有科学依据的性教育。”

  人工流产对身心都有伤害

  人工流产的数据反映了在性生活逐渐开放的大环境下,当前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待避孕的态度。

  事前不避孕、事后匆忙补救、抱有侥幸心态、使用低效避孕法、缺乏科学避孕知识。

  其实,非意愿妊娠不仅发生在未婚女性人群中,已婚的育龄妇女中也存在很多。

  发生性生活时,没有避孕意识,或者是不懂得如何科学避孕,又不好意思对如何避孕进行专业咨询;发生非意愿妊娠后,只好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伤害身心

  作为对非意愿妊娠的一种补救措施,人工流产虽然对控制生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采用药物途径还是手术途径,人工流产均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生殖系统感染、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性不孕以及心理创伤等。

  人工流产率的增高,直接导致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由此导致的不孕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更不要说,很多年轻女性在意外怀孕后,因为害怕遇见熟人,选择去小诊所,在人工流产后也没能进行休养和恢复,更是容易造成对身心的伤害。

  避孕方法花样多 但没有百分百有效的

  在有了性行为后,为了避免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需要科学地进行避孕。

  避孕方法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就是两种途径:防止精子受精、阻止受精卵着床。

  目前使用的避孕方法有很多,而且各具特点,在选择避孕方法时不仅需要考虑到方便,更要考虑到效果,还要根据各人的身体情况,特别是女方的健康状况与所处不同生理时期的特点,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又可行而有效的避孕方法。

  1.宫内节育器:有效期长,但有创

  对长期有婚前性行为又暂不愿生育者可考虑放置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可以有效避孕,且操作相对安全、简便、微创,一次植入后可长期避孕,有效期可达十年以上;对于计划再次妊娠的妇女,可以通过微创的宫腔镜技术取出节育器而不影响再次生育。然而,放置与取出节育器毕竟是一种有创性操作,而且伴随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部分青年女性难以接受。

  图片来自china-wcd.com世界避孕日官方网站

  2.男用避孕套:常用,有效率较高,但需要正确使用

  男用避孕套是最有效的一种避孕措施,但偶有因使用时间不当、方式不当、避孕套破裂或滑脱而造成避孕失败的个例发生;尽管如此,仍然推荐其作为最常规的避孕措施,无论女性处于何种生理周期,使用男用避孕套绝大多数能够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有效避孕。

  切记:使用时注意在顶端留有储精的空间;不要用牙齿撕开避孕套,避免破裂;不要在避孕套上涂抹油性润滑剂,容易造成乳胶避孕套的分解,造成微小破孔,效果和使用被针扎过的避孕套一样;更不要使用过期的避孕套,容易破裂……

  图片来自china-wcd.com世界避孕日官方网站

  3.紧急口服避孕药:有效率95%,越晚效果越差

  紧急口服避孕药是在无防护性性生活后或避孕失败后72小时内服用,为防止意外怀孕发生而采用的避孕方式。女性口服避孕药是含有雌性激素的药物。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长期口服避孕药会增加女性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及恶性肿瘤的风险,因此不建议把紧急避孕药物当作常规避孕方式,频繁使用。

  4.短效避孕药:比紧急避孕药更有效、更安全

  短效避孕药的效果比紧急避孕药更好,而且副作用更小,更加安全,可以作为常规避孕手段。但是要保证每天都得服药。

  5.输精管结扎:非100%

  对男性输精管进行的可逆或不可逆的结扎手术,也无法实现百分百的有效避孕。一方面因为刚刚手术完成后,输精管中可能有留存的精子,另一方面因为存在结扎后仍存在复通的可能性。

  6.输卵管结扎:非100%

  理由同输精管结扎,也存在复通可能性。

  7.其他最新避孕方法:

  最新研发的非口服激素类避孕药物,如依托孕烯埋植剂,一次性皮下埋植后可有效避孕3年。

  而男用避孕药物的开发也正趋深入。其中一种由每2周注射1次睾丸酮和诺雌酮组成的男用避孕药已进入Ⅱ期试验阶段。该复合激素的避孕效力应无问题,但需频繁注射给药,所以可接受性不明。

  另外,精子抑制剂处于临床前开发中,而女用抗孕疫苗尚在更早研究阶段,距获准上市至少都还有10年以上的时间。

  目前的避孕方法,没有一个是百分百的。

  但其实现有的避孕措施,如果正确使用,能避免绝大多数非意愿性妊娠。

  避孕的两大误区

  国内的匿名调查问卷显示,以下因素是导致避孕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性行为前未准备避孕工具、冲动行事且存在侥幸心理、不懂如何避孕、认为使用安全套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因而不愿避孕等。

  所以这里我们还要特别得介绍两个避孕的误区。

  1.安全期避孕法:不靠谱

  所谓的“安全期”避孕法并不安全,许多女性认为排卵期仅固定于2次月经中期,其实影响排卵的因素众多,安全期避孕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排卵并不固定于月经中期,即使排卵周期规则,也会受健康状况、周围环境、情绪波动、药物因素等影响,还可能发生偶发性排卵。排卵这件事,可以说比月经周期更不准,简直是捉摸不定。

  2.体外排精法:不靠谱

  体外排精也是十分不可取的避孕方法,意外妊娠是难免的。原因就是并不是精液里才有精子。在射精前,男性的尿道球腺所分泌的液体里、前列腺液里,都会含少量的精子。

  另外,即使没有插入行为,如果含有精子的液体渗透到女性阴道口,仍有小概率怀孕可能。

  科学避孕很重要

  我们不是在鼓吹年轻人禁止性行为。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成熟,对性的探索是再正常不过的,如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的男女主角,虽然都早已是成年人,但还是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在亲密关系的发展上经历了不少曲折,也进行了很多探索。

  我们更不是鼓吹大家禁止人工流产。在非意愿妊娠发生后,在计划生育背景下,及时进行人工流产是合法合理的。

  我们想说的是,从理论上讲,女性从初潮到绝经都处于育龄期,而男性更是可能终身具有生育能力,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无论年长年幼,都应该建立正确的性行为态度、掌握充足的避孕节育知识,科学避孕,保护身心。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毒新知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