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太矫情?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科普中国-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7-06-30

  (专家:杨玉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抑郁症,已经吞噬了很多人的生命,也正在折磨着很多人。产后抑郁,是最常见的一种抑郁症,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又有一些妈妈在迎来新生命的同时,也迎来了抑郁。有人说,平时看着挺开朗的呀,都生过一个了,咋还那么矫情呢? 这句话本身,处处错误。

图片来源网络

  平时开朗,不代表不会抑郁

  开朗与抑郁,不是反义词。开朗是一种性格,抑郁是一种病症,拿这两个词做比较,无异于“关公战秦琼”。憨豆先生,给全球人民带来多少笑声,他抑郁过;林肯总统,掀起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统一了南北,解放了奴隶,就这样一位响当当的男人,也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有人称抑郁为“沉默的杀手”,就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当事人自己都难以说出疾病是何时何地为什么找上门来,也正因为如此,张国荣遗书中“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何这样对我?”成为围绕抑郁症的千古之谜。

图片来源网络

  以前不抑郁,不代表以后不抑郁

  生第一胎的时候,妈妈们往往会得到家人更多的关注,而且本身也年轻(相对于二胎),付出的体力和精力很快就能补充回来。而生二胎的时候,妈妈们所面临的境遇可能会与以前大不相同。

  首先,年龄问题,许多二胎妈妈都已经成了高龄产妇,身体条件自然不如从前,以前月子期间虽然很辛苦,但是可以倒头就睡,睁眼就吃,体力恢复快。而二胎妈妈则难以做到,老人们经常说“要孩子要趁早,年纪大了难带”,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经济压力大也是肯定的。

  第三,精神压力大,已经有了儿子的希望再要个女孩,已经有了女儿的希望二宝是个男孩,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对孕产妇会形成较大压力。当然还有职场压力,生孩子肯定要休产假的,待回去上班以后职位是否会有变化?还有孩子哺乳问题等等,都是妈妈们要考虑的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

  抑郁不是矫情

  矫情更类似于撒娇,生孩子这么辛苦,做一些“鸡蛋里挑骨头”或者无理取闹的事情,把攻击对准他人,目的是彰显“我”的重要性——这是矫情。

  而抑郁则是内指向的,她们把攻击对准自己,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对孩子的大哭都无动于衷,一个人在抑郁的泥潭中挣扎,如果走不出来,就会做出自残、自杀等行为。

图片来源网络

  产前也会得抑郁症

  至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一般都认为与个人的先天性格、所处环境、身体激素等因素有关。

  怀孕期间,孕妇的身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孕前期会有早孕反应,孕后期随着胎儿的增大而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问题,即便没有这些问题,内脏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给身体带来不适,比如腿肿、尿频、睡觉无法翻身等,都需要妈妈用正能量去应对。

  “孕期焦虑”也可能会带来抑郁的后果,焦虑主要是来自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孩子是健康的吧?老大感到受冷落了怎么办?丈夫会不会更不愿意顾家?跟婆婆能不能和平共处?如果想避免孕期焦虑,那就要把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在计划要二胎之前就把自己的担心都列出来,最大限度地去搞定。

图片来源网络

  产后抑郁不是女人的专利

  虽然男人无法亲身经历怀孕的辛苦,但是从精神上,他们所受的压力一点也不少。有研究声称,大约10%的男性会在孩子出生后罹患抑郁症。男性患产后抑郁症的程度不如女性严重,但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女性,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男性产后抑郁的症状主要有:

  1.不愿意回家,以加班、运动等理由远离家庭;

  2.失眠,易怒,不耐烦,情绪波动大;

  3.喜欢刺激,比如饮食上嗜辣,喜欢开快车,健身非要把身体练到极限等;

图片来源网络

  “杀死”抑郁,夫妻感情是利器

  毫无疑问,每个家庭在组成的时候,都是以爱为基础的,夫妻双方都认定彼此是可以携手走过一生的那个人,当面对怀孕生子这个重大问题的时候,依然需要紧紧握住当初牵起的手不放开,这是对抗抑郁的最有力武器。

  因为相爱,所以更在乎彼此,也能更敏感地捕捉到对方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对方有负性情绪,要积极关注,倾诉也好,发泄也罢,都是缓解情绪的良方。现实生活中,压力不可避免,而应对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共同应对。把家庭筑成心里最坚强的后盾,你会跨过所有的困难。

  有了孩子以后,原有家庭结构被打破,所有家庭成员间要建立新的平衡,无论如何变化,家庭关系的主线始终是一个——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婆婆会因为你爱这个男人而爱你、孩子会在这样有爱的家庭环境里获得充足的安全感,这样的家庭,抑郁会绕道。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中国微平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