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jpg

清明节,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新华网 2018-03-27

  清明“身担二职”——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传统节日。由于清明节已经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也是人们扫墓和出游的日子。

  ――清明二字如何得名?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晓峰认为,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生长清洁明净,大地欣欣向荣,大自然处处显示勃勃生机;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充满朝气。这个时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晴朗,四野明净。用清明称这个时期,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就是寒食节吗?

  说起清明节,很多人会讲到寒食节。那么,两个概念是一回事吗?其实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寒食在清明之前到来,共有三天,到第四天,就是清明节,这也是古代经常把这两个节日连在一起说的原因。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晓峰介绍,清明节是由寒食和清明两部分联系着构成的。历史上,节日重心发生了从寒食向清明的倾斜。现在,很多地方甚至只过清明不过寒食。但是,寒食节作为清明节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处处反映到了清明节中。比如,人们会在清明前后扫墓祭祖,纪念先人。

  ――清明是中国式感恩节

  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指出,也堪称中国的感恩节,承载着中华“感恩”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其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和祭祖。这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其内涵是倡导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和“感恩”文化。祭奠最终是要回归到对生者的尊重上。对逝者最好的感恩,就是让生者活得开心幸福。

  ――清明节在古代会放假吗?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晓峰介绍,《唐六典》关于假日的条文记载:“寒食通清明四日”。用现代语言的解释就是:清明和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4天。唐朝以前,寒食在山西地区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节日。到了唐代,寒食、清明的影响范围一下扩大到全国,成为和元日、冬至并列的三个大节日。

  清明时节,古人有踏青、荡秋千、拔河、斗鸡、放风筝、蹴鞠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有哪些食俗?

  清明节这一天,我国民间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饮食风俗。

  “清明狗”是浙江地区人们在清明节时做的食品。先采一些嫩莲,再拌上糯米粉,就做成了,家里有几个人就制作几只,挂起来,直至立夏,煮熟后就可以吃了,民间流传“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的说法。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捣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煮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当地清明节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责任编辑:sun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