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jpg

古时有“食新”习俗

中国新闻网 2017-07-05

  今日小暑:古时有“食新”习俗举行隆重祭祀仪式

  资料图:2013年,北京。闷热的小暑时节,民众戏水纳凉。中新社发 杨可佳摄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暑”。它的到来,意味夏季高温天气即将开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气候,同时表示对最早一轮谷物收获的感恩,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食新”、“祭祀五谷大神”等习俗。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说,在这一天,人们会品尝最新收获的粮食,并举行一系列重要的祭祀仪式,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

  习俗:古时有“食新”习俗 举行隆重祭祀仪式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它的到来,预示着高温天气即将开始,不久将进入“三伏天”。而此时,天气虽不像“大暑”前后那样炎热,但高温高湿的气候也已十分难耐。

  高热天气并非益处全无。高巍说,这种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早先北方地区种的小麦、南方种的稻子,此时都开始收割了。伴随新粮食的收获,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隆重的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古时‘小暑’节气有‘食新’的习俗,人们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等吃食,献给祖先”。

  “据说,有些地方有祭祀五谷大神的习惯,用意与祭天、祭地相同,只不过祭祀对象发生改变而已。”高巍表示,这体现了先民良好的感恩传统:丰收固然有自己的心血在里面,也是靠着大自然的风调雨顺以及祖先的保佑,才得以实现。

  其实,“小暑”前后还有一个重要节日,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的“天贶节”,又名“晒宝节”。高巍介绍,在节日中,寺庙会晒经书、法器,老百姓则晒书、晒衣服等等,“该习俗也是根据夏天的湿热气候而来,上述举措能够有效防止器物霉变。至今北京市怀柔区一些村庄仍然保持这一习惯”。

  “此外,老北京还有一个重要习俗。在‘小暑’这天,已出嫁的姑娘要带着孩子回娘家探亲,外婆则要在孩子的脑门上按个红印,以示辟邪。”高巍说道。

  养生:民间“小暑”吃藕 北方流行喝羊汤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养生,在吃上非常讲究,在素有“苦夏”说法的夏季更是如此。据闻,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说法,认为夏天食用以适当方式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高巍肯定了这个说法:“小暑到来后,人们会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机结合起来。”

  说到“吃”这方面的习俗,还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高巍说,这在南方比较流行,北方则会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第一可以滋补身体;第二“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这样能够增加阳气”。

  因为古代一直将五月当作“恶月”,视之不吉,六月跟着沾了边儿,故也应当“辟恶”。《荆楚岁时记》便记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所谓“汤饼”,指的便是热汤面。高巍说,小暑到来后,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在伏天吃过水面或者炒面,“炒面”这种吃法在汉代便已经出现了,“这也是提醒要在夏季多吃主食,注意营养补充”。

  只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后,这些习俗今天多已不存。高巍感慨地说,如果时逢“小暑”,农村或者景区能够举行一些类似的民俗仪式,与日常生活形成对比,或许更能给人们震撼,让人们了解人、自然的和谐关系。(上官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新闻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