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盛行电信诈骗手段

科普中国-科普创客空间 2016-04-26

  1、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

  案例:嫌疑人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事主家中电话,声称其与嫌疑犯有牵连,将事主电话转接给所谓的公安局或是其他司法机关,让事主核实,然后嫌疑人假冒公安人员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帐号已被人利用进行犯罪(如贩毒、洗黑钱、涉嫌诈骗等),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户保护、清查,并将电话转给银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其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的账号上,并让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或直接转账,实施诈骗。

  2、以车祸、摔伤住院、将人打伤、打死需要赔偿为名的诈骗。

  案例:嫌疑人在预先了解事主及其亲朋子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事主亲朋子女上课、上班或手机关机期间,冒充医务人员或学校辅导员或朋友,通过打电话给事主家人或朋友,谎称其亲朋子女;出车祸或上体育课摔伤住院,或在外将人打伤甚至打死,急需医疗费或者需要钱赔偿给死者家属,从而免受处罚等。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3、捡钱、捡贵重物品已邮寄回家,需要分红给同行的人诈骗。

  案例:利用事主家中在外务工或是出差的时候,冒充事主亲朋子女短信或电话给事主说捡到几万元现金已经邮寄回家,但是同行的人要求分一部分钱,自己身上又没那么多钱,为了获得更大的便宜,让事主先给其打款,把要求分红的同行人安抚好,以免事情败露。事主往往有贪图便宜的思想,从而去银行汇钱。

  4、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案例:嫌疑人利用事主投机致富的侥幸心理,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5、虚构购车、房退税诱导事主到ATM进行转账操作的诈骗。

  案例:嫌疑人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房人详细资料,以国税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房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或领导电话;以骗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与上述电话联系,即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6、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进行诈骗。

  案例:嫌疑人先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xx银行(或其他银行),账号:XXXXXXX,谢谢!之类的短信,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项汇到某指定账户。再去核实时,就后悔莫及了。此种诈骗的嫌疑人往往是误打误撞,恰巧事主正准备办理汇款事项,因粗心大意不及多想,结果把钱款汇错了对象。

  7、发布敲诈勒索的信息实施诈骗。

  案例:嫌疑人向手机用户发布不想有血光之灾;如不将钱汇到xxxx帐户,就卸掉你的大腿;等内容信息,事主因害怕产生后果,往往主动向指定帐户汇钱。

  8、发布出售特价飞机票或者火车票的信息实施诈骗。

  案例:犯罪嫌疑人在网络上发布该类信息后,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后,便以需要订金等形式要求被害人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责任编辑:优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创客空间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