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儿开始迷上科学——从高校科学营看青少年科学素养养成

光明日报 2017-07-18 作者:王庆环 梁曦文

  7月16日,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2464名高中生、领队老师齐聚北京大学,共同参加2017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全国开营式暨北京营开营仪式。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主办,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科研资源,面向以高中生为主,学有余力、有志于科学的青少年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科技教育营地活动。今年是该活动举办的第6个年头,中国科协总结过去5年而发布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发展报告(2012-2016)》显示,高校科学营对正处在人生黄金发展期——高一前后的参营营员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不仅让他们领略到科学的魅力,认同科学的价值,增强了其投身科学的信念和信息,还让他们人格更为健全、人生目标积极明确。

从哪儿开始迷上科学——从高校科学营看青少年科学素养养成

营员们在进行地球与空间学科土壤实验。中国科协供图/光明图片

  院士走进科学营,激发青少年科研热情

  2012年至2016年,高校科学营招收国内外营员共47565名,带队教师4750名。在2012年的5000人初步探索的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每届营员数量都是万人以上规模,并保持至今。

  同时,高校科学营得到了教育、科研、企业界的支持,依托51所知名高校、6家中科院科研院所、9家科技企业、共举办分营活动6400余次。著名专家及其他一线科研工作者走进科学营,参与活动,与学生面对面对话交流,为学生带来了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精神震撼,从而在他们心中埋下从事科研工作的种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参与专家人数由85位增长至357位,其中,每年均有40位左右的院士出席活动,教授级科研人员是参与科学营专家群体的主力。

  提升科学素养,打造科技后备军

  高校科学营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督促学生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学科知识,乃至成为科技后备人才。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6年的营员,每年有84%以上选择了理科相关专业继续就读。而北京市2011年至2015年高考考生的理科考生比例为64.1%~70.0%。相较而言,高校科学营营员的理科选择占比较高,经过分析,高校科学营对学生在文理科的选择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引导作用,不少营员在文理分科时选择继续学习STEM相关学科。报告指出,在参营后进入大学专业选择时,有近3/4的营员在就读大学时选择了理工科相关专业。

  报告还指出,营员在个人素质方面的收获均有提高。在信心水平方面,2013年仅有极少数营员感觉自身的信心增强,而在之后的两年,1/3左右的营员感到自信心有所增强。这说明科学营在提升营员信心方面具有积极效果;在社交方面,7成以上的营员反馈自己结交到了新朋友,这意味着营员在认知和兴趣方面存在发展的潜力;在沟通协作能力方面,6成以上的营员反馈自己在沟通协作方面得到提升,而提升青少年的合作能力无疑对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和个人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高校科学营对营员成长产生重要和积极影响。参营人员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高一前后正是抽象思维开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认知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高校科学营的活动对营员有良性的刺激。高校科学营在拓展营员视野的同时,也带给了营员情感和精神上的熏陶。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