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身体健康而拒绝反式脂肪酸?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07-2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越来越热,“反式脂肪酸”成了热门词汇。心脑血管病、癌症、生殖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都会与反式脂肪酸关联到一起,诸如“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健康风险”这类言论令很多人深信不疑。那么,到底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真有那么可怕吗?

  据《经济日报》报道介绍,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种,属人体非必需的脂肪酸,因其化学结构上有一个或多个“非共轭反式双键”而得名,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脂肪叫做反式脂肪。

  据《经济参考报》介绍,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有两种来源,即天然来源和加工来源。天然来源主要来自牛肉、羊肉、脂肪、乳和乳制品等食物,加工来源主要产生于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中;另外,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若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曹雁平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食物烹饪过程中都会有反式脂肪酸的出现和增加,反式脂肪酸可以提高食物的风味;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植物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已经降到了较低水平。“如果消费者需要,完全可以把反式脂肪酸去掉,但这会影响食物的口味,烹饪中也没有香气产生,”曹雁平说。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表示,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确实会增加心脑血管的患病风险,但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会导致其他方面的危害。

  据《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介绍,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反式脂肪是0.39克,供能比为0.16%,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要不过多摄入,它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是可控的。

  从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维护健康的角度上讲,《科技日报》建议人们做到以下几点:留意食品包装上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适当降低对食品香、酥、脆、滑的口感追求;少吃肥肉、奶油;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炸;控制每天烹调油的用量;警惕“大油”“地沟油”,在外就餐要选择卫生安全等级较高的餐厅等。(刘洋)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环保、水利、节能、气象、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